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文言文阅读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字

不亦乎(        )                   人不知而不(       )

不习乎(         )                   死而后(       )

小题2:把下列句中“知”字指代内容的相应代号填写在括号里

(1)人不知而不愠 (    ) (2)温故而知新 (    ) (3)是知也 (    )

A. 通“智”,智慧      B. 了解      C. 知道

小题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对文中两个“其”、两个“之”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两个“其”含义相同,两个“之”含义也相同。

B.两个“其”含义不同,两个“之”含义也不同。

C.两个“其”含义相同,两个“之”含义不同。

D.两个“其”含义不同,两个“之”含义相同。小题4: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小题5: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传说他“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他的许多教育思想在今天还放射出夺目的光芒,你还知道他的哪些教育思想?(请你举出一个)

答案

小题1:通“悦”,高兴     生气  老师传授的知识   停止

小题2:(1) B  (2)C  (3) A

小题3:C

小题4:4分)(1)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2)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

小题5:温故知新、举一反三、因材施教、不耻下问、诲人不倦等

题目分析:

小题1:“说”是通假字,“传”为活用字,应译为“传授的知识”。“已、愠”均是用法较固定的词。

小题2:“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中的“知”分辨时要用心一些,前一个为“了解”,的一个“知道、学到”。

小题3:“其”都指前面所说的“我师”,但“之”前者指“善者”,后者指“不善者”。所以应选C。

小题4: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两个句子中的的关键词有“罔”“殆”,都是课本注解中的重点字,分别译为“迷惑而无所得”“有害”。了解了关键字词的意思,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小题5:孔子是著名的大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有很多都是耳熟能详的,如文中提到的温故知新、举一反三、择善而从等,但这些不可以写出来,因为题干中的“还”起到限制的作用,所以我们可以写如:因材施教、不耻下问、诲人不倦、学而不厌等。

点评:对于字词句子的相关内容应有识记,并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另外,还要由课内走向课外,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加大积累的力度。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工程结构物受到各种作用力,但是在表述中为方便起见,常将它们分为两个范畴,即永久荷载和临时荷载。

永久荷载即静荷载,是来源于重力的荷载,包括结构物本身的重量以及永久附着于该结构物上的其他固定物体的重量。通常的例子是铁路桥梁上的钢轨或者桥梁上的外部覆盖物。在设计过程中,为给出相应的体积及静荷载,必须首先估算构件的尺寸。如果这些荷载只占总荷载的一小部分,估算中相当大的误差对最终结果可能影响不大。然而,如果这些静荷载相对较大,例如大跨度桥梁,精确地估算自重对达到最终设计将是很有价值的。

临时荷载或活荷载包括任何非永久性的荷载,它们来自于很多方面,它们可以是静态的或动态的,典型的例子是:设备和建筑物的居住者引起的竖向重力,作用于桥梁上的车辆荷载。此外,由于温度的变化,或材料本身的变化(例如当混凝土变干时,由于收缩产生的应力),在结构物内部也产生力。

结构物上完整的作用力系统必须包括来自基础或其他支撑物的“反作用力”。实际上,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它们之间互相“挤压”该结构物。设计结构物时,必须确定每个构件的临界加载情况。

对“设计结构物时,必须确定每个构件的临界加载情况”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设计结构物时,必须确定每个构件的临时加载情况

B.设计结构物时,必须确定每个构件所承受的重力和应力

C.设计结构物时,必须确定每个构件加载情况的最大限度

D,设计结构物时,必须确定每个构件所承受的活荷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