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16分)

材料一  清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惟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引自《苏州府风俗考》

乾隆帝给英王的敕谕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锦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

——梁廷楠《粤海关志》卷32

材料二  广东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是近代广东所产生的著名的民族企业,其创办人简照南于1870年出生在南海县。……

20世纪初的中国烟草市场完全被英美的烟草公司垄断。(因英美烟草公司阻挠),南洋公司陷入困境,不得不宣布破产拍卖,……(此后),简照南只好重操旧业,一边经营土洋杂货,一边推销香烟。

1912年后,南洋公司慢慢走出了困境,1912年获利4万余元,1913年获利10万元,1914年获利16万元。

——《岭南经济史》

材料三  近30年来,中国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从1978年到200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从1473亿美元增长到22257亿美元,……1978年以前,中国外汇储备从未超过10亿美元,2006年末已突破1万亿美元。

——摘自胡 * * 演讲稿

(1)材料一反映了清朝政府实行的哪些政策,其在经济方面产生的最深刻的影响是什么?(4分)

(2)依据材料二,说明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障碍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12年后,南洋公司慢慢走出了困境”的主要原因。(6分)

(3)依据材料三,说明 “近30年来,中国取得举世瞩目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可以得到哪些启示?(4分)

答案

(1)政策:重农抑商;闭关锁国。(2分)

影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2分)

(2)障碍:列强的侵略。(2分)

原因:列强忙于一战,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民国建立,为民族工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促进民族工业发展。(4分)

(3)主要原因:改革开放(2分)

(4)启示:国家独立是经济发展的前提;闭关锁国会导致落后;只有坚持对外开放,才能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政府的政策影响国家经济的发展;经济政策的制定应该顺应国内和国际形势的需要。(只要答出其中任意一点或其它言之有理的答案即可得满分4分)

判断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汉语,我为你不平

卢新宁

  一则关于汉语的消息让人百感交集。

  上海举行的一项翻译大赛爆出冷门:由于缺乏最好的译文,大赛不仅一等奖空缺,还将二等奖颁给了一位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其原因不仅在于他突出的英文水平,更在于他“流畅、优美的中文表达”。相形之下,国内选手提交的相当多的作品言不达意,其中用词不精当、标点符号误用等小错误“比比皆是”。

  这则消息让人隐约看到汉语的处境。

  身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能时时牢记自己身份的,除了身体发肤之外,就该是我们的母语了。在无数中国人心里,古老优雅的汉语是我们五千年文明最美丽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横平竖直的方块字将我们民族胸中的丘壑山水,化为不尽的纸上烟云。音分四声,律有平仄,构成了汉语诗文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音韵之美。千百年来,隽永有致的汉语承载着我们民族独特的思维,我们依靠它倾诉,运用它思想,通过它记载,凭借它穿越五千年历史文化隧道。

  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汉语正面临着危机。在“全民学英语”的热潮中,以在校学生为主的庞大“外语族”的中文书面表达能力严重退化。托福考试成绩的高分可以一再打破,但即使是在高学历的青年中,也出现了中文水平滑落、日常语言单调的现象。

  应当承认,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外语教学十分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弃母语、消解母语;并不意味着我们有不学汉语而自能的天赋。诗人余光中说得好:英文充其量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而已,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事实证明,忽视母语修养所导致的结果是十分严重的。它不仅造成了书写语言的失范,生活用词的平庸乏味,也让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蕴在我们生活中日渐消褪。

  我们的后辈可能不知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我要和你结婚”。试想,一个将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的人,怎能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一个不懂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人,又怎能感受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

  发人深思的是,当汉语在故乡受到冷落时,全球“汉语热”却在持续升温。目前,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的2300余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达3000万,汉语成为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外语。

  “语词破碎处,万物不复存。”纵然“汉语热”热遍全球,纵然我们的后代都能说一口标准的英语,但在汉语的故乡,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身边,倘若“汉语危机”的呼声一直不断,我们又怎能尽展欢颜?

  仅仅存于典籍之间的希腊文、拉丁文基本上死了,但汉语却一直活着,在一代代中国人的生活中血脉相延。它引领我们这个五千年文明古国一路风霜走到如今,它会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向何处去?

  汉语,我为你忧心,为你不平!

1.下列说法不能说明“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的一项是 [ ]

A.汉语能让我们时时牢记自己的身份,也是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

B.汉语古老而优雅,以其独特的文化意蕴构成了我们五千年文明最美丽的组成部分。

C.汉语隽永有致,承载着民族独特的思维,我们凭借它穿越漫长的历史文化隧道。

D.汉语在中国人的生活中血脉相延,并且广为传播,“热”遍全球,令国人无比自豪。

2.对文中划线句子“语词破碎处,万物不复存”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如果我们的后辈不知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我要和你结婚”,那么,东方民族的含蓄之美就可能消失殆尽。

B.国人冷落汉语,高学历的青年出现中文水平滑落、日常语言单调的状况,使国人文化水平降低,国际竞争力减弱。

C.方块字横平竖直,独具韵味。一个将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的人,势必无法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

D.汉语隽永有致,承载丰富。一个不懂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奥妙的人,无法感受到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

3.下列不属于作者为汉语忧心不平的原因的一项是 [ ]

A.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的古老优雅的汉语,中国人使用起来却言不达意,用词不精当、标点符号误用等小错误“比比皆是”。

B.在“全民学英语”的热潮中,以在校学生为主的庞大“外语族”的中文书面表达能力严重退化。

C.上海举行的一项翻译大赛,一等奖空缺,二等奖颁给了一位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感到国人脸上无光。

D.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忽视母语修养,让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蕴在我们生活中日渐消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