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判断题

二氧化碳灭火器有冷却、降低燃烧温度的作用。

答案

参考答案:对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完成小题。 (16分)

【甲】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恶也。欲得良狗,家贫则无以。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猎者曰:“何为?”人不对。猎者自思,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于是退而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注释〕 旷日:荒废时日。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4分) 

A.暮冥冥薄:     

B.沙鸥翔集:       

C.人不 对:      

D.家富则.得良犬市:         小题2:选出下列句中“然”字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 ( 3 分)

A.屋舍俨然

B.满目萧然

C.百事也尽然

D.望之蔚然而深秀者,小题3:翻译下面句子。(4 分)     

①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答:                              。 

② 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     

答:                               

小题4:甲文第一段中“感极而悲者”是指哪些人?他们感极而悲的原因是什么?( 3 分) 

答:                                 

小题5:与范仲淹一样关注国家命运、关注民众疾苦的历史人物很多。请你从下面提供的人物中任选两位,并写出其与此相关的名句。(2 分)

    杜甫   顾炎武   周恩来  

答: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

晁错者,颖川人也。学申商刑名于轵张恢先所,以文学为太常掌故。错为人陗直刻深。孝文帝时,天下无治《尚书》者,独闻济南伏生故秦博士,治《尚书》,年九十余,老不可征,乃诏太常使人往受之。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还,因上便宜事,以书称说。诏以为太子舍人、门大夫、家令。以其辩得幸太子,太子家号曰“智囊”。数上书孝文时,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数十上,孝文不听,然奇其材,迁为中大夫。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错常数请闲言事,辄听,完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丞相中屠嘉心弗便,力未有以伤。内史府居太上庙壖中,门东出,不便,错乃穿两门南出,凿庙壖垣。丞相嘉闻,大怒,欲因此过为奏请诛错。错闻之,即夜请闲,具为上言之。丞相奏事,因言错擅凿庙垣为门,请下延尉殊。上曰:“此非庙垣,乃壖中垣,不致于法。”丞相谢。罢朝。怒谓长史曰:“吾当先斩以闻,乃先请,为儿所卖,固误。”丞相遂发病死。错以此愈贵。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由此与错有卻。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疾晁猎,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别疏人骨肉,人口议多怨公者,何也?”晁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错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吾去公归矣!”遂饮药死,曰:“吾不忍见祸及吾身。”死十余日,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及窦婴、袁盎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盎素不好晁错,两人未尝同堂语。及错为御史大夫,使吏案袁盎受吴王财物,抵罪,诏赦以为庶人。吴楚反,闻,晁错谓丞史曰:“夫袁盎多受吴王金钱,专为藏匿,言不反。今果反,欲请治盎宜知计谋。”丞史未应,晁错犹与未决。人有告袁盎者,盎惧,以窦婴进说,上诛错。

太史公曰:“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仇,反以亡躯。语曰:“变古乱常,不死则亡。”岂错等谓邪!

小题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无治《尚书》者    治:研究

B.乃诏太常使人往受之    受:传受

C.侵削诸侯,别疏人骨肉   别:离间

D.使吏案袁盎受吴王财物   案:拷问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还,因上便宜事相如因持璧却立

B.力未有以伤敛赀财以送其行

C.吾当先斩以闻,乃先请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

D.乃先请,为儿所卖若属皆且为所虏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晁错“擅权”和“欲报私仇”的一组是

A.数上书孝文时,言削诸侯事

及错为御史大夫,使吏案袁盎受吴王财物

B.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

即夜请闲,具为上言之

C.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

今果反,欲请治盎宜知计谋

D.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别疏人骨肉抵罪,诏赦以为庶人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晁错凭着文学见长当了大常掌故,孝文帝时晁错看天下没有治尚书的人,就自费到济南去学习《尚书》,学成后“得幸太子。”

B.晁错多次上书,述说削弱诸侯之事,以及一些法令的更定,但是孝文帝就是不听,不过,却提拔他做了中大夫。

C.晁错与丞相申屠嘉不合,丞相借内史府另开大门之事奏请皇上把晁错交给廷尉治罪,晁错得知消息,当夜到皇上那说明原委,皇上没有因此治他的罪。

D.晁错削减诸侯土地,更定法令制度,引起了诸侯对他的攻击,他的父亲也因此而自杀身亡。吴楚七国造反,就是以“诛错”为借口的。小题5: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太史公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史公认为晁错之死,是“变古乱常”。

B.晁错在诸侯造反时,急于报私仇,私仇未报,反以亡躯

C.晁错擅权,独断专行,终致吴楚七国造反。

D.对法令的多所变更,在太史公看来那是“变古乱常”。小题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①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

译:                                                         

②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