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简答题

怎样安设使用千斤顶?

答案

参考答案:

安设千斤顶时,其施力点应选择在足够强度之处,防止顶起之后使工作物产生变形或破损,千斤顶的基础必须稳定可靠,地面设顶的底盘下面应用适当材料(木料或其他扩大支承面积),底盘单位应力特别大的千斤顶安设于木材上时,需要加垫厚铁板或短轨束以扩大支承,荷载与千斤顶轴线必须垂直,以防顶重过程中由于垫底偏沉及荷载水平位移而发生千斤顶偏歪的危险,千斤顶的顶头和底座与工作物金属或混凝土光滑面接触时,应垫以硬木块或木片,以免滑动。

千斤顶安设的位置还应考虑千斤顶手柄的活动范围以便作业,起落前一般应另搭木垛在旁保险,以防意外。保险枕木垛面至顶起面的净距一般不得大于一块枕木厚,重要工作应将净距用枕木调至3厘米以下,以保安全。

(安设占5分,操作3分,安全2分,情节、意义不明、错误、遗漏扣1~2分。共计10分)

多项选择题 案例分析题
材料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民网、新浪网等组织了一次关于“五四精神”的网络调查,40.2%的受访者选择了“爱国主义”,23.4%选择“民主精神”,20.8%选择“科学精神”,15.6%选择“创新精神”。

(1)据材料一,你认为五四精神的主旋律是什么?五四运动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有怎样的地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这次会议被称为中 * * 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之后,红军摆脱敌人围追堵截,历尽千辛万苦,胜利到达陕北。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长征的胜利,保存和锻炼了中 * * 党和红军的骨干,预示着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开始。

(2)遵义会议为什么被称为“中 * * 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据材料二概括长征胜利对中国革命产生的重大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美国《时代》周刊素有“世界历史库”之称,一直以其对中国革命的特殊关注而受到世人的注目。1949年2月7日,毛 * * 的图像首次出现在《时代》周刊封面上(见下图,图中毛 * * 意气风发)。

   

(3)据材料三,指出毛 * * 图像刊登在《时代》封面时的历史背景。图中的“民主统一”是毛 * * 为代表的中 * * 党人对中国革命的追求,你认为其实现的标志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