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长时间教育,我发现班上大部分孩子洗手的方法还是不正确,手总是洗得不干净。于是,我让孩子们相互看看、摸摸自己和别人的手,比比谁的手干净,并让孩子们总结洗手的“小诀窍”。有的孩子说“要用肥皂搓,再用水冲干净”;有的说“洗手时要卷起袖子,不然会把衣服弄湿”。
我搬来了娃娃家的“脸盆”“肥皂”“毛巾”等,请孩子们学习并练习洗手的正确步骤:先卷袖子一打开水龙头冲一下手—,用肥皂搓手心和手背一用水冲干净一用毛巾擦干水。为了帮助孩子牢固地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我还画了一些洗手的小图示,编上1、2、3、4、5,并附上简单的说明文字,将其贴在洗手池的上方墙上。终于,孩子们都能按正确的步骤洗手了。
问题:
材料中教师的做法体现了幼儿教育中的哪些原则?
参考答案:
材料中的教师运用了活动中主动学习的原则,使幼儿养成了良好的洗手习惯。具体来说,主要的原则有:
(1)教育的活动性原则。活动是幼儿发展的基础和源泉,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必须通过活动去接触各种事物和现象,与人交往,实际操作物体。本材料中的教师正是通过活动教会幼儿如何洗手,从而养成了好习惯。
(2) 教育活动的多样性原则。幼儿园的活动不应当是单一的。因为活动的内容、形式不同,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是不一样的。教师要注意教育活动的多样性,有效地促进 幼儿发展。在这一材料中,教师不仅让幼儿讨论,还让幼儿主动实践,并在洗手池边贴上图示,这些都将巩固幼儿对洗手过程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