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实验题

(9分)某同学探究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并讨论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选用的试剂如下:镁条、铝条、铝粉、钠、新制的Na2S溶液、新制的氯水、0.5mol/L的盐酸、3mol/L的盐酸、酚酞试液,其设计的实验方案及部分实验现象如下表: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
①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入滴有酚酞试液的冷水中钠块浮在水面上,熔化成闪亮的小球,做不定向移动,随之消失,溶液变红色
②将表面积大致相同的镁条和铝条(均已用砂纸打磨过,分别投入足量的相同体积的0.5mol/L的盐酸中镁条剧烈反应,迅速产生大量的无色气体,而铝条反应不十分剧烈,产生无色气体,镁条消失比铝条快
③将新制的氯水滴加到新制的Na2S溶液中 
④将相同质量的镁条(已用砂纸打磨过)和铝粉分别投入到足量的相同体积的0.5mol/L的盐酸和3mol/L的盐酸中剧烈反应产生气体,但铝粉消失比镁条快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③的现象是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由实验③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3)由实验②可得出决定化学反应快慢的主要因素是                   

(4)实验④中,因为铝粉消失所用的时间短,因此,该同学得出结论:铝比镁易失电子,该结论是否正确?            (填是或否)

(5)通过实验④说明要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可                      

答案

(1)生成黄色沉淀  Cl2 + S2 = 2Cl+ S↓(2分)

(2)氯原子得电子能力强于硫原子得电子能力(其他合理答案同样得分)(2分)

(3)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4)否

(5)增大反应物浓度  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本题除注明分数外,每空1分)

单项选择题
问答题

某工程监理公司承担施工阶段监理任务,建设单位采用公开招标方式选择承包单位。在招标文件中对省内与省外投标人提出了不同的资格要求,并规定2008年10月30日为投标截止时间。甲、乙等多家承包单位参加投标,乙承包单位11月5日方提交投标保证金,11月3日由招标办主持举行了开标会。但本次招标由于招标人原因导致招标失败。 建设单位重新招标后确定甲承包单位中标,并签订了施工合同。施工开始后,建设单位要求提前竣工,并与甲承包单位协商签订了书面协议,写明了甲承包单位为保证施工质量采取的措施和建设单位应支付的赶工费用。 施工过程中发生了混凝土工程质量事故。经调查组技术鉴定,认为是甲承包单位为赶工拆模过早、混凝土强度不足造成的。该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但导致直接经济损失4.8万元。 质量事故发生后,建设单位以甲承包单位的行为与投标书中的承诺不符,不具备履约能力,又不可能保证提前竣工为由,提出终止合同,甲承包单位认为事故是因建设单位要求赶工引起,不同意终止合同,建设单位按合同约定提请仲裁,仲裁机构裁定终止合同,甲承包单位决定向具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诉讼。 问题1.指出该工程招标投标过程中的不妥之处,并说明理由,招标人招标失败造成投标单位损失是否应给予补偿说明理由。2.上述质量事故发生后,在事故调查前,总监理工程师应做哪些工作3.上述质量事故的调查组应由谁组织监理单位是否应参加调查组说明理由。4.上述质量事故的技术处理方案应由谁提出技术处理方案核签后,总监理工程师应完成哪些工作该质量事故处理报告应由谁提出5.建设单位与甲承包单位所签协议是否具有与施工合同相同的法律效力说明理由。具有管辖权的法院是否可依法受理甲承包单位的诉讼请求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