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课内文言文阅读(10分)

马说

韩 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一食尽粟一石/王命急宣

B.不饱,力不足/设酒杀鸡作

C.求其能千里也/衣风雨不动如山

D.策之不以其/既加冠,益慕圣贤之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小题3:如果想成为“千里马”,你认为最需要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各是什么?结合本文与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看法。(4分)

答案

小题1:A 

小题2:鞭打它不按照驾驭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不能把它喂饱而使它的才能施展出来,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小题3:主观条件:把握机遇,自强不息;客观条件:适合成长的环境,识才爱才的伯乐。再结合实际,要有自己的看法。

小题1:

题目分析: A项,两个“或”都是副词,“有时”。B项,第一个“食”是动词,“吃”;第二个“食”是名词,“食物”。C项,第一个“安”是疑问代词,“怎么”;第二个“安”是名词,“安稳”。D项,第一个“道”是名词,“正确的方法”;第二个“道”是名词,“思想、学说”。

小题2:

题目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策”“以”“道”“ 食”“尽”“材”“鸣”“通”“意”,最后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小题3:

题目分析:首先要根据本文内容理解“千里马”“伯乐”的含义,再依据本文表达的主旨意义联系现实从个人努力和环境的作用来概括。

多项选择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萌芽

萧乾

  ①那天,纽约林肯中心的音乐厅俨然成了少年宫。坐在我这中国老头儿左边的,都是些节日打扮的少男少女。举目四望,场内稀稀拉拉也还有几住家长。

  ②这时,我前边的两个娃娃正出神地翻看着夹在节目单里的附页:上端是莫扎特五岁时所写曲谱的手迹,这处女作旁边的一行小字是他父亲批的一段嘉奖的话;下端是一幅蚀刻,用小手弹着钢琴的是七岁的莫扎特,站在他身后拉提琴的是他父亲,倚在琴旁捧着曲谱唱歌的是他的姐姐。这张附页显然是对爱好音乐的少年们的一种鼓励,也旨在启发和鞭策家长们。

  ③纽约交响乐团的演奏家们陆续各就各位了。铃声一响,孟买出生、国际闻名的指挥朱宾·梅塔和音乐会的主持人——纽约市歌剧院院长、著名歌剧演员弗里·西尔丝联袂登场了。节目是由莫扎特六岁时所谱的降E大调第一交响乐开始的。三个乐章演奏完毕,西尔丝就富有风趣地对小观众们讲起有关的音乐史话了。说到当年德国有位音乐评论家就曾预言,莫扎特将闻名全世界时,她问台下:“预言实现了没有?”小家伙们扯开喉咙嚷:“实现了!”西尔丝笑了笑说:“谁要是像两百年前的莫扎特那么勤奋,他也将驰名世界。”

  ④该演奏贝多芬的降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了。梅塔从后台挽着一位穿黑色礼服的小独奏演员出场了。这个有着东欧名字(古斯塔夫·罗摩洛)的娃娃走到台前,毕恭毕敬地向观众鞠了躬,又握了一下梅塔的手,然后屏息坐在钢琴凳上。他指法纯熟,同乐队配合得天衣无缝。观众鼓掌时,他拉住梅塔的手,执意要和他一道接受台下的喝彩。

  ⑤西尔丝这时又把小罗摩洛拉到麦克风前,问他:“今年你几岁?” 回答是:“九岁。”又问他每天练习几个小时,回答是:“平时每天练习四个小时,假日七个小时。”于是,西尔丝转身问台下的小朋友:“每天练四个小时的举手。”(人数不多)“三个小时的?”她说:“小罗摩洛的成就是靠勤学苦练取得的,对吗?”台下又是一片“对”声。

  ⑥第三个节目(鲍凯里尼的降B大调大提琴协奏曲)的独奏演员叫张雨亭。这个才七岁的中国男孩拉的虽然是把童用的大提琴,却仍高出他半头。他拉得沉着有力、娓娓动听。台下喝彩时,他不但挽了梅塔的手,并且邀首席小提琴手同他分享这份荣誉。西尔丝除了问他练习的情况,还让他谈谈开头是怎样对这乐器发生兴趣的。

  ⑦最后一个节目的独奏演员是十二岁的南朝鲜姑娘,演奏的是柴可夫斯基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中难度颇大的第三乐章(快板)。这个娴静文雅的女孩弹奏起来,时而潇洒,时而激昂;琴音时而如雨打芭蕉,时而如珠落玉盘,真是变化万端。

  ⑧谢幕时,西尔丝发现同这位小演员谈话不那么便当。她不但羞涩,而且来美国还不到一年,英语说得结结巴巴。然而聪明的西尔丝却利用这种特殊情况,使得对话更加风趣。

  ⑨即便是成年音乐家,到林肯中心在纽约交响乐团伴奏下独奏,也是梦寐以求的荣誉。这些小音乐家们(不分种族肤色)要艰苦地通过层层选拔,才能攀登到这个高峰。美国就是这样培养他们未来的音乐家的,而名指挥、名歌唱家也是满怀热情地参与这项意义重大的工作的。

1.题目“萌芽”运用了____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记叙的事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的地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②段中描写小朋友们看节目单附页时的神态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写是为了表现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谁来为小音乐家伴奏?什么人做乐队的指挥和音乐会主持人?文章这样写是为了表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仔细阅读③~⑥段,回答主持人西尔丝问话中所强调的两个要点。

一是强调_________________,二是强调___________________。

6.按照提示,模仿下面的句子,写一句话。

  这个娴静文雅的女孩弹奏起来,时而潇洒,时而激昂;琴音时而如雨打芭蕉,时而如珠落玉盘…… 

  这个初出茅庐的青年歌手演唱起来,时而_____________,时而_______________;歌声时而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而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⑨段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读完本文后的感受。(100~1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