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二氧化锰在化学反应前后发生变化的是(  )

A.质量

B.化学性质

C.组成

D.在混合物中的质量百分含量

答案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A、催化剂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而在化学反应前后其质量和化学性质保持不变,则二氧化锰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选项错误.

B、催化剂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而在化学反应前后其质量和化学性质保持不变,则二氧化锰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故选项错误.

C、催化剂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而在化学反应前后其质量和化学性质保持不变,则二氧化锰在化学反应前后组成不变,故选项错误.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加热制氧气反应后剩余混合物的质量要比反应前固体混合物的质量小;由于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则二氧化锰在固体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增大,故选项正确.

故选D.

选择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海权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中外历史的发展进程表明:“海权握,国则兴;海权无,国则衰”。

材料一:全球化时代的国家财富的增长与国家海权而非陆权的扩张是同步上升的。这是因为,海洋是地球的“血脉”,因而也是将国家力量投送到世界各地并将世界财富送返资本母国的最快捷的载体。于是,控制大海就成了控制世界财富的关键。

——张文木《世界地缘政治中的中国国家安全利益分析》

材料二:长江深入中国内地,而且很大的轮船从海上可直接沿长江的主要河段上溯而行。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也依靠长江与外界便捷地来往。……谁拥有了长江流域这个中华帝国的中心地带,谁就具有了最可观的政治权威。出于这些原因,外部海上国家应积极、有效地对长江流域施加影响。

——马汉《海权论》(1890年出版)

材料三:1875年清廷发布上谕,称“海防关系紧要,既为目前当务之急,又属国家久远之图”,正式决定创办近代海军,任命李鸿章、沈葆桢分别督办北洋、南洋海防事宜。清政府先后向英法两国订购军舰,并在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自造军舰。1876年起陆续派遣学生分赴英、法等国学习海军,又在沿海一带陆续开设海军学堂,学习英文、几何、代数、驾驶、天文、海图、算法等诸务。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海军产生的主、客观因素,依据材料三中筹划海防的目的和具体措施,简要评价清政府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