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14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舜于畎亩之中(          )      ② 必先其心志  (            )

③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          )  ④ 益其所不能 (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舜发畎亩之中          泻出两峰之间者

B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温而知新

C 行拂乱所为              真无马邪

D 征于色发于声后喻     潭西南望,斗折蛇行

小题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                                

小题4:结合“链接”材料,联系实际,说说本文观点的现实意义。(4分)

【相关链接】四川安县桑枣中学校长叶志平,坚持把每周二为安全教育日,专讲交通安全和饮食卫生等。2005年开始,每期要组织一次紧急疏散演习。演习中,固定疏散路线,要求每班必须成单行,用最短的时间到达操场固定的位置。他要求教师平时在教学楼人流量最大的时候都要站在各楼梯的拐弯处。汶川地震时,他在出差,而学校的2000多名学生,上百名教师,仅用1分36秒全部冲到操场,无一伤亡。

答案

小题1:(4分)被任用   使……痛苦   奋起,振作   通“增”增加

小题2:(3分)A

小题3:(3分)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患,便经常导致灭亡。

小题4:(4分)围绕防患于未然的忧患意识展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结合材料联系实际(2分)分析合理(2分)

小题1:

题目分析:先要大到了解全文的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如本题中“苦”是使动用法,“曾”是通假字。

小题2:

题目分析:先要大致了解句子的出处,分析其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进行比较。A项中“于”皆是“从”的意思。

小题3:

题目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入”“出”“ 法家拂士”“敌”“患”“恒”,最后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小题4:

题目分析:联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句从“忧患意识”“防患未然”这个角度来感想即可。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15分)

法眼

凌鼎年

近年,娄城的古玩市场开始热了起来。每到双休日,那文庙边上的古玩市场就摊连摊,人挤人了。

初秋的一天,来了一位外地口音的黑脸汉子,此人年纪约三十来岁,说城里人不像城里人,说乡下人不像乡下人,憨厚中带着点儿狡诈,精明中又透着几分死性,让人捉摸不透他。他摆出了宣德炉、墨盒、笔洗等几样古玩,开价都不算太高,很快就成交了,惟有一只斗彩莲花盖罐,他开价8.8万,并咬死说一口价,不能还价,还价免谈。

齐三元是古玩市场上的大户,他认准了的东西,如落人了他人手中,他会几天几夜睡不着觉。

齐三元这几年在古玩市场上,药已吃过多次,还在不断付学费,不过,看得多了,也多少练出了点儿眼力,几年来.也确确实实收进了不少好货,让收藏界同行眼馋得很呢。

齐三元那天一瞄到那彩莲花盖罐,眼就一亮,凭他目前对瓷器的鉴别能力,他一看那造型,那图案,那色彩,应该是明成化年间的官窑产品,这可是好东西哪。如果说真是成化年间的官窑产品,8.8万元这价太便宜了。如此看来,这黑脸汉子是个嫩头,是个涩货。从他刚才出手的宣德炉、墨盒、笔洗等,其价位都只是半价到七八成价。齐三元估摸着,要么都是旧仿,要么真是不识货。要是碰上个不识货的,那合该我发财喽。

齐三元上前把那盖罐看了一下,底下“大明成化年制”六个字分两行竖排,字外有双圆圈套着,这可是标准的成化年间的落款。再看那莲花画得拙拙的,土土的,色彩有红有绿有蓝有黄,怎么看都有点儿俗,但齐三元知道,成化年间的斗彩瓷器就是这风格,与青花是不可同日而语的。齐三元掂着分量,用手指弹着听响,看了外面看里面,看了顶盖看罐底,又用手摩挲了一阵。反复看了一阵后,齐三元有点儿吃不准了,说是吧,似乎釉色太新了,用手摸没有那种润的感觉,说不是吧,又太像真的了。

齐三元拿8.8万元出来是绝对拿得出的,但毕竟也不是个小数目.不能再吃药了。他想到了娄城古玩鉴赏家楚诗儒,他可是法眼呐。齐三元一个电话打过去,楚诗儒倒也上路,一听是成化年间的瓷器,立马就打的赶了过来。

(1)楚诗儒也不说话,先用手在罐内罐外顺时针转动摸了一遍,又逆时针转动摸了一遍,然后取出一只特制的放大镜,仔仔细细看了一遍。看罢,他说:“瓷是好瓷,仿得很到位,必是高手所仿,能仿到这个程度,无论怎么说,也算是精品了,应该也值个一万两万的。但恕我直言,以我的手感而言,这罐的仿制时间不会超过十年。”楚诗儒怕齐三元不信,让他通过放大镜看,果然,那毛刺都还在呢。楚诗儒说:“明成化距今五百多年。五百多年啊,一件瓷器历经五百多年,怎么说也火气全消了,手感绝不应该有任何毛刺感。仅此一点,就足以证明这是赝品!”

楚诗儒在娄城古玩界的权威性是从没人怀疑的,他此话一出,谁还会去买这件假货呢。

齐三元连声说:“谢谢,谢谢,要不然我今天又要吃药了。”

黑脸汉子听楚诗儒这么一说,也萎了,自言自语说:“俺爹临终时告诉我,这是货真价实的成化瓷……”

他守着这盖罐整整一天,再没人来问津,眼见将收市了,黑脸汉子知道没戏唱了,咬咬牙降到了4.8万。

这时,有位拄拐杖的老者踱进古玩市场,他转了一圈后,来到了黑脸汉子摊前。(2)他告诉黑脸汉子他是专收藏成化瓷的,所以价也不还,爽爽气气地付了4.8万现钞,开开心心地走了。

齐三元想,“冲头”总是有,连这古稀年纪的老资格也看走眼,包不准回去后要悔得吐血。他忍不住上前对老者说:“老先生,这是赝品,你上当了。”

老者见齐三元一脸真诚,很热情地说:“走,喝茶去,边喝边聊。”

老者自始至终没说他姓啥名甚,以前是吃什么饭的,但老者关于斗彩莲花盖罐的一番话,使齐三元吃惊得半天回不过神来。

老者说:“看来你也是古玩行当的票友,让你长长见识。这个罐绝对是真品。但为什么会给人仿制的感觉呢,因为这是库货。”老者见齐三元一脸的惘然.知道他还不懂何为库货。就解释给他听。原来这盖罐是当时官窑烧制的,其中有一批瓷器被送到了报国寺,因为是皇帝的御赐,除了部分用掉,剩余部分就封存在了寺庙的地下室里,后来由于战乱的关系,地下室的秘密就鲜为人知了。一直到1966年“破四旧”,红卫兵扒庙时,才无意中发现了这地下室,结果就发现了好几箱没有拆封的瓷器,有瓷双耳三足香炉,僧帽壶,青花盆、碗,有斗彩瓶、罐等等。当时小将们乒乒乓乓一阵砸,这些价值连城的珍宝十毁八九。据说有人趁乱拿了几件回家。我是在收古董时无意中听当年参与过此事的红卫兵讲的,从此以后我一直在寻觅是否有库货遗存,没想到会在这儿发现,天意天意呐。

老者还说这只罐自1966年被从地下室取出后,从没用过,很可能放在箱子里,换句话说这罐五百多年来还第一次见阳光呢,所以依然像刚出窑的新货一样。

“如此说来,这铁定无疑是库货,是真家伙了?那该值多少?”齐三元问了个不该问的问题。

“好,看你也不是坏人,真人面前不说假话,这件瓷器按目前行情,一百万应该是值的。”老者说时掩饰不住满脸的神采。

“应该让楚诗儒来听听,应该让楚诗儒与老者见见面,对对话。”但老者说:“免了免了。”

喝罢茶,老者飘然而去。

齐三元冲着老者的背影,叹服道:“法眼,真正的法眼。”

小题1:这篇小说是如何在情节上一波三折、引人入胜的?(4分)

小题2:请简析文中划线部分的作用。(5分)

小题3:这篇小说以“法眼”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塑造等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6分)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