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夷货非衣食所急,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何可得哉!
——《海防纂要》卷七
材料二 中国内地风气尚未尽开,资本又不充裕,试问舍世界各国经济互助,有何别法?互助之道无他,即合各国之利病共同,视线一致者,集一银公司,棉铁为主要……凡有一地一矿一事视为可经营者……详确其预算,等差其年度,支配其用数,程序其设施,检核其成绩,而又势以平等资本,公开昭布其条件,而互输产品保公司之利,以不犯土地尊主国之权。如是十五年小效,三十年大效,可以预言。
——《张季子九录•实业录》
材料三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作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同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一样,是我国对外经济联系的桥梁、进出口的重要基地。它要把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引进来,加以吸收消化创新,向内地转移,推动科技进步……尤为重要的是,必须面向世界,发展出口贸易,开拓国际市场,为增加我国的外汇收入多做贡献。 ——《长江、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座谈会纪要》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在对外方面的主张有何不同?(3分)各出于何种考虑?(6分)
(2)材料三与材料二的主张看似相同,但有着本质上的差异。这一本质差异是什么?(4分)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外开放形成了怎样的格局?(4分)
(4)早在20世纪初就有人提出开发浦东的设想。但却难以实现,而在20世纪末却喜获成功,造成这两种命运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8分)
(1)主张:材料一主张闭关锁国。(1分)
考虑:认为中国无需与外国通商;闭关可以阻止外国入侵,防止内外勾结。(4分)主张:材料二主张在维护中国主权的条件下,积极引进外资。(2分)
考虑:为了发展民族工业,解决资本短缺问题。(2分)
(2)本质差异:材料二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材料三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经济。(4分)
(3)格局: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4分)
(4)20世纪初命运的主要原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工业的发展受到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发展艰难。(4分)
20世纪末命运的主要原因:中国的独立自主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外开放;邓 * * 理论,特别是邓 * * 的南方谈话,为浦东的实践创新提供了可靠的精神财富和支柱(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