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15分)

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两章)

【乙】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必先其心志  苦:     (2)入则无法家士 拂:    

(3)主人日再 食:        (4)媵人持沃灌 汤:   (5)右备容臭  臭: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小题3:填空:(2分)   

【甲】文中的画线句子属于         论据;【乙】文中作者外出求学的艰难经历,能证明【甲】文中的     的观点。

小题4:两文都写到个人修炼,历数种种磨难,但目的有所不同,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各自的目的是什么?(4分)  【甲】文中的“是人”:             【乙】文中的“余”:         

答案

小题1:15、(1)使……(受到)痛苦 (2)通弼”,辅佐  (3)提供伙食 (4)热水(5)气味,这里指香气

小题2:(1)内心忧困,思虑阻塞,这样以后才能有所作为。(2分) (2) 因为(我)心中有自己的乐趣,不感到吃的穿的不如别人。

小题3:事实 生于忧患(每空1分,第二空多写不得分)

小题4:“ 是人”的目的: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余”的目的 :以自己艰苦求学而成功的事实,现身说法,勉励后辈专心向学,刻苦自励。(4分。每项2分)

小题1:

题目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注意“”的使动用法。“”,古今异义。重点识记两个字的含义,常常考到。

小题2:

题目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注意1句中的“衡”“作”和2句中的 “以”“若”的意思。

小题3:

题目分析:论据有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划线句是事实论据。【乙】文中作者外出求学的艰难经历,能证明【甲】文中的生于忧患的观点。

小题4:

题目分析:仔细阅读分析两个文段,很容易得出答案。甲文的目的是: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送东阳马升序》中“我”的目的 :以自己艰苦求学而成功的事实,现身说法,勉励后辈专心向学,刻苦自励。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沉重的漂流》一文,完成9~13题。(共12分)

①在离虎跳峡不远的地方,我意外看见了一个朴素的纪念馆——-长江漂流纪念馆。

②我屏着气踏进门,又屏着气看完所有的展品。

③人们熟悉那种一般意义上的漂流:青山倒映,绿水长流,渔歌欢唱,竹排扁舟……这种漂流,很多人都经历过,很多人都喜欢;这种漂流,是轻松的漂流,闲适的漂流,女性化的漂流。

④而我此刻看到的漂流,却是险恶的漂流,沉重的漂流,完全属于男子汉的漂流。这种漂流的分量,你只有到虎跳峡旁边去才能掂量出来。那落差几十米的长江之水,挟着一股寒气,奔腾而来;它含着天的威势,山的力度,以冲决一切的勇气,滚滚东去,激流飞溅,白浪滔天,雾满峡谷,声震九霄……在这个地方漂流,轰轰烈烈,大起大落,大喜大悲。有人说,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漂流。

⑤然而,这又是必须付出代价的漂流。男人们高起坚硬的头颅,向着急流和险滩挺进。有人在天与地的缝隙中,重新呼吸到了生命的空气;也有人在水和石的冲击下,永远沉入了另一个世界。生还的是英雄,而人们更愿意记取的,是那些死去的硬汉姓名:尧茂书、孔志毅、杨洪林……

⑥我用凝滞的目光抚摩漂流者的照片。关于他们的漂流,一直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一种声音说,这是盲目的冲撞,是无谓的牺牲,是狭隘的英雄主义;另一种声音说,任何时代都需要冒险精神,没有冒险精神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在这两种声音面前,我忘却了思索。我不知道哪一种声音是对的。我只觉得有关于此的全部呐喊,都是带血的。

⑦不论世界怎样评判,此刻面对尧茂书他们的眼睛,我内心决不敢轻薄。我扪心自度,我哪里有他们那样的勇气!不要说长江漂流、黄河漂流,就是在家乡的黄浦江上,我也未见得敢划一只小船,去与风浪搏斗。也许白天敢,黑夜就不敢;人多敢,独身就不敢。我想,世界上的人,本来就分英雄与敬仰英雄的两类,而我,虽然身为男人,却只能属于敬仰英雄的那一类。

⑧长江与黄河的漂流,在殉难者的名字刻下一排后,终于悲壮地沉寂下来。这些年,在浙江,在福建,在江西,在云南……我看到的漂流,都只是那种充满了诗情画意的清波荡舟。男的女的,穿的花花绿绿的,赤着脚,玩着水,还唱着情歌,喀嚓喀嚓按着照相机,坐在小竹椅上,催船工把竹排划得快些再快些。稍微有点浪涌过来,打湿了裙子和裤子,他们就尖声叫起来,把笑声洒得一江都是。

⑨然而,要论诗,只有尧茂书他们的漂流,才称得上是一首诗。那是一首英雄的诗,悲壮的诗,生与死搏斗的诗,人与天争锋的诗。在那首诗里,男人嘶哑的喉咙,呼喊的诗征服自然的雄心;他们的一腔热血,染红了太过平淡的历史。纪念碑不会为轻歌曼舞红男绿女而立,纪念碑只属于那些把生死置之度外的战士。

⑩长江水呼啸东去,纪念馆默默肃立。没有四波的轻,掂不出大山的重。在这里,打漂流的牺牲者口眼不闭。因而,只要站在江边侧耳谛听,你就会听到有一首无字的歌,震响天际,缭绕不息……

9.第①段中“朴素”一词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10.从第④段看,长江漂流的“险恶”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2分)

 

 

11.第⑧段描绘清波荡舟图景的目的是什么?(2分)

 

 

12.你对本文的标题“沉重的漂流”是如何理解的?(3分)

 

 

13.文中第⑥段提到了对长江漂流的两种不同的看法,你同意其中哪一种看法?说出你的理由。(3分)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