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15分)

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两章)

【乙】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必先其心志  苦:     (2)入则无法家士 拂:    

(3)主人日再 食:        (4)媵人持沃灌 汤:   (5)右备容臭  臭: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小题3:填空:(2分)   

【甲】文中的画线句子属于         论据;【乙】文中作者外出求学的艰难经历,能证明【甲】文中的     的观点。

小题4:两文都写到个人修炼,历数种种磨难,但目的有所不同,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各自的目的是什么?(4分)  【甲】文中的“是人”:             【乙】文中的“余”:         

答案

小题1:15、(1)使……(受到)痛苦 (2)通弼”,辅佐  (3)提供伙食 (4)热水(5)气味,这里指香气

小题2:(1)内心忧困,思虑阻塞,这样以后才能有所作为。(2分) (2) 因为(我)心中有自己的乐趣,不感到吃的穿的不如别人。

小题3:事实 生于忧患(每空1分,第二空多写不得分)

小题4:“ 是人”的目的: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余”的目的 :以自己艰苦求学而成功的事实,现身说法,勉励后辈专心向学,刻苦自励。(4分。每项2分)

小题1:

题目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注意“”的使动用法。“”,古今异义。重点识记两个字的含义,常常考到。

小题2:

题目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注意1句中的“衡”“作”和2句中的 “以”“若”的意思。

小题3:

题目分析:论据有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划线句是事实论据。【乙】文中作者外出求学的艰难经历,能证明【甲】文中的生于忧患的观点。

小题4:

题目分析:仔细阅读分析两个文段,很容易得出答案。甲文的目的是: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送东阳马升序》中“我”的目的 :以自己艰苦求学而成功的事实,现身说法,勉励后辈专心向学,刻苦自励。

多项选择题
翻译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