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陈涉世家》选段,完成后面的题。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小题1:用“/”标出下列句子朗读的语义停顿,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B.余闻之也/久

C.宋之地/方五百里  

D.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陈胜、吴广谋曰当立者公子扶苏

B.扶苏数谏故故临崩寄臣大事也

C.又间令吴广次所旁丛祠中辍耕垄上

D.卜者知指意安陵君许寡人小题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⑴为天下                    ⑵乃丹帛曰“陈胜王”

⑶广故言欲亡                ⑷尉果广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小题5:起义能顺利进行,因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陈胜的才能。他有哪几个方面的才能?请简要作答。(3分)

答案

小题1:A(2分)  

小题2:C(2分)

小题3:⑴通“倡”,首发 ⑵写 ⑶屡次 ⑷用鞭、杖或竹板打(每个词1分,满分4分。)

小题4:现在逃跑也是死,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我们为国事而死好吗?(满分2分。每译错一个字扣1分,扣完为止。)

小题5:可以从如下方面回答:有敏锐的洞察力;有卓越的组织领导才能;有非凡的宣传鼓动才能;做事考虑周密,有计划等。(每一点1分,答出3点即可。满分3分。)

小题1:

题目分析:A项正确的朗读节奏是: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划分句子节奏要按照意义来划分。

小题2:

题目分析:本题考查了文言虚词的用法。C项都是动词,到、去的意思。A项分别为“于是、就”,判断动词“是”;B项中分别为“因为”和介词“把”;D项中分别为“代词他们和难道”。所以选C。

小题3:

题目分析:本题考查了文言字词的翻译。这几个词是重点字,也是比较容易出错的词,尤其通假字、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现象。对于文言文中的字词一定要注意背诵、积累及运用。

小题4:

题目分析:注意句中重点词“亡、举、等、死国”的翻译。文言文翻译要求准确达意,必须遵循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不可以随意地更换。省略现象应该作补充,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加以调整,力求通顺。

小题5:

题目分析:本题考察了对人物形象的分析理解。综合全文看陈胜有敏锐的洞察力;有卓越的组织领导才能;有非凡的宣传鼓动才能;做事考虑周密,有计划等。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问题。

古典的雪

雪一直在飘落,这是飘摇了几个世纪的雪,在他们的生命中和我的内心里。

 年少时,第一次读到关于雪的句子是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那时,从未见过千万树梨花盛开的样子,甚至连一树也不曾见过。北方的冬天,在我的眼里总是一个有些没落的季节,纵使玉树琼花,也难掩那一份浓重的苍凉与漫长的寒冷。在这首送别的诗里,北方绚丽而多姿的雪花被幻化为江南的熏风花树,温情而浪漫,离情别绪中也蕴涵了无限的春光和融融的暖意。故乡的城郊,有一条大河,两岸曾经是很大的一片林子,下雪的时候,树枝上就落满了雪花,远远的望去,在氤氲的雾气中,迷离、柔静、凄美,全无了冬日的凛冽。想必梨花就是这样在春风里绽放、摇曳。

 雪忽然让人感到温暖。

 不然,张岱怎么会在雪夜去湖心亭看雪呢?那该是江南的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瀣,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杯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 湖心亭的雪,使他从一个时代的终结里悟出了人生至情至性的真意,白雪掩盖了平日里谙熟的湖光山色,给世界以平和、熨帖,这是自然的淡作之美,触摸着幽静空旷的雪夜,他听到了时光流过和生命消亡的声音,顿感人之于自然是何等的藐小,生命之于自然是何等的脆弱,只有思想的力量才是旷日持久的,清高的士子总能在自然与心灵的交融中找到精神的慰藉,“隐居以求志,行义以达道”,这是自魏晋以来一些退避尘俗,抛弃享乐的士子,把才思与自然、人文相融合的士大夫文化的一个侧面。于是,自然、民俗皆成为一种古典的咏叹,腾升出一股纵惯古今浓得化不开的书卷气。

 无独有偶,东晋的王子猷大雪之夜驾舟前往阴山拜访好友戴逵,天明方至戴家门前,却又折身返回,人问何故?曰:乘兴而来,兴尽而返。见不见戴逵又何妨?这看起来有点大乖常理,但仔细想来却言微意重,对于后世的人们以及人们的生活有着不可言传的震慑。王子猷的这种特立独行分明是对世俗的嘲弄和抗争,即使它是那么孤立、诡秘、偏执和微不足道,却让我们如同在风流云散后看见万里无云的蓝天一样清晰地看见了一个遗世独立的人思想深处的潜流,它必将喷涌而出,一泻千里。

 而唐朝的雪又赋予柳宗元另一种意义上的垂钓。

垂钓,中国古典文学中颇具道家情调的一种休闲方式,被柳宗元的《江雪》推向了极至。

 于千年万年的无数个冬季之中,他独自的拥有了这个冬日。

 寒江寂寞,落雪无言。

休问他为何冷淡了华屋暖裘,拒绝了亲朋故交,远离了俗务喧嚣。此刻心中时时忆起姜太公,仿佛与姜公同钓。

 满目的苍茫中自然有一片空旷与浩渺在心间,人与自然的亲和力渗透在原始的寂静之中,是否也怀着那种伤感的心情?空落的孤舟停泊在清幽的水面上,或许是无饵的钓钩在水下的鱼群中轻轻的游荡,无奈和孤独伴飘飘洒洒的雪花落入江中随江流而去,那一种玲珑剔透的单纯、清冷和孤傲纷扬在凝重的雪雾中。

  “飞花空舞任浮生,且学诗骨待长风,留得孤高冰韵在,千年风雪化诗声。”

 我试赋拙诗一首,且作对远去的古典况味的一份怀想。

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在古典的阅读中,回眸每一个雪霁初晴的黄昏,我仿佛募然聆听到那来自遥远的古典的雪中的歌吟,他们在不同的时代却在同一个自然的场景下以各自不同的姿态体现出人文的自我情怀,给思想和情志以自由沉浮的空间。这当然也蕴涵着人格的尊严和尊严的力量。弗兰克说,以尊严的方式承受苦难,这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内在成就,因为它证明了人在任何时候都拥有不可剥夺的精神自由。

 当我的手指轻轻的翻过这些书页,就好似走进一座雪野中古典的村庄,走进一座他们用思想的灵光用人格的尊严筑就的精神的殿堂。走进这个村庄,我依稀看见他们的窗前是摇曳着古典的烛光,捻过月光一样泛黄的书页,把没落悄悄的隐藏,这是上几个世纪的书香,也有筝韵跌宕的春江,萧鼓击碎了夜的幽静,曼舞着重现的心灵之光;走进这个村庄,我犹如驻足他们的思想的道场,我如轻盈之水匆匆的匆匆的流过他们翰墨的天堂;走进这个村庄,我不忍叩响他们雕花的门窗,我似妩媚之风默默的默默的掠过他们的星空他们的梦乡;走进这个村庄,给他们留一串心笔写下的诗行,当晨钟敲落雪一样的寒霜,转眼的经年,已是遥远的绝响。

行以当行乃千古真正之风流,为所欲为乃人间大气之文章。古典的雪,生命体验中的又一个本源,飘落于人内心的文化精灵,飞舞着生命的思想之花。

1. 题目“古典的雪”,“雪”的含义是什么? (3分)

2. “垂钓,中国古典文学中颇具道家情调的一种休闲方式,被柳宗元的《江雪》推向了极至。”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5分)

3. 第二段写到回忆中故乡的雪,有什么作用? (6分)

4.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欣赏,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湖心亭的雪是美丽而多情的,它让张岱在孤独和寂寞中偶遇知音,再一次遭遇人生萍水相逢的喜悦。

B.文章引用了张岱、王、和柳宗元的文章或故事,是按照对雪的内容的理解的深化来安排材料的。

C.柳宗元的“独钓寒江雪”说明了柳宗元十分喜欢雪天,同时受道家思想的影响,接受了颇具道家情调的垂钓的休闲方式。

D.文章引用了岑参的诗,张岱的文章、王子猷的故事和柳宗元的诗,说明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对雪的关注,几千年来已经赋予了雪以深厚的文化意义。E.“我试赋拙诗一首,且作对远去的古典况味的一份怀想。”说明现代人已经没有诗意的眼光来看待雪了。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