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分)

醉翁用心良苦 逸夫不畏艰难

上海,是电影传入中国的第一站。邵醉翁以他特有的敏锐,及时抓住了这一商机,成为最早一批涉足此道的人。而邵醉翁虽然知道六弟聪明伶俐,且热爱电影,却因为他年龄尚小,并未让他参与。邵氏家族的电影事业,最初是由老大邵醉翁、老二邵村人、老三邵山客兄弟三人开创的。

1925年6月14日,上海横滨桥一带鼓乐喧天,热闹非凡,邵家亲友纷至沓来,为一家新电影公司的诞生助兴。

邵醉翁容光焕发,在隆重的剪彩仪式上向所有人大声宣告:我的影片公司取名为“天一”,就是要敢为人先,争做天下第一,决不做第二!

此时的邵逸夫,看着兄长们热火朝天地干事业,而这事业又恰是他所钟爱的电影,早已经在学校坐不住了。因为父亲生前之愿是希望他上大学,所以他只是徒然羡慕,不敢抛下学业与哥哥们并肩战斗。

他这些心思自然逃不过邵醉翁的眼睛。邵醉翁对这个六弟观察多年,时时暗自惊叹。他发现邵逸夫虽然年少,却聪明异常,尤其对电影一行,似乎前缘注定,极有悟性。其间许多技术上的东西,一点就通,一学就会。他认定,六弟是个电影天才。

恰在此时,“天一”刚刚开业,急需人手。邵醉翁考虑再三,将邵逸夫叫至跟前,淡淡说道:“老六,你学业不忙的时候,就到公司来帮忙吧。”

邵醉翁用心良苦。他深知造就一个天才,须从点滴做起。所以,他并未给邵逸夫任何特权。邵逸夫初到公司,只是干后勤。

后勤工作烦琐而辛苦:要打扫卫生,要管理道具,还要干各种杂务,谁都可以支使。演员和摄影师的脾气都很大,为了借一件道具,他跑几十里的路,一头大汗地回来,却还要挨骂,因为耽误了时间。他不敢向哥哥们抱委屈,因为哥哥们一样会骂他连这点儿事都做不好。

当时的戏院,正片放映之前,往往加映新闻片。所以,干了一段时间后勤,邵醉翁又派他到放映组,去跑片源,也就是哪里有新鲜事儿,就赶紧去抢拍。这同样是非常辛苦的活,摄像机扛在肩上,四处奔走,要具备相当灵敏的新闻嗅觉,还要有极好的体力。那时候,邵逸夫每天都被汗水浸得全身湿透。

邵逸夫全无怨言。他爱电影,珍惜每一个锻炼的机会。他踏踏实实地做着每一件事,虚心地向每一个人学习。两年下来,他干遍了公司的所有部门。

邵醉翁见此,感觉时机成熟了。他发现这个倜傥少年经过历练,愈发成熟稳健,眉宇间透出自信和干练。邵醉翁暗暗点头,知道六弟堪委以重任了。他告诉邵逸夫:“从今以后,你就开始做摄影吧。”

邵逸夫喜不自禁。他深知,对一家电影公司而言,摄影师是举足轻重的人物。当时“天一”的头牌摄影师是徐绍宇,邵逸夫从此寸步不离徐绍宇。他悟性好,又不怕辛苦,重活累活抢着干,在徐绍宇身边跑前跑后,很快就掌握了拍摄的关键技术,能够独立操机了。

这时,邵逸夫试探着和大哥商量,想尝试拍剧情片。当时,公司正在筹拍上下集大型电影《珍珠塔》。邵醉翁沉吟半晌,决定让六弟放手一搏,让他和徐绍宇共同拍摄《珍珠塔》。

邵逸夫不敢怠慢,倾尽全力投入拍摄。每个镜头,他都和演员一样入戏。《珍珠塔》由邵醉翁、裘芑香执导,邵村人、裘芑香编剧,取材中国旧式小说。演员阵容相当强大,都是上海影界的当红人物。电影上映后,反响相当不俗。

第一次,邵逸夫的名字出现在银幕上、海报上。《珍珠塔》成功了,邵逸夫从此正式成为“天一”的摄影师。

随后,邵逸夫独立拍摄了《孙行者大战金钱豹》。这是邵选夫真正的成名之作,由胡蝶主演,上映后大受欢迎。此后,邵逸夫秉承哥哥们的理念,一发不可收,连续拍摄了多部电影,部部不凡。

(摘编自耿晓星、韩梦《邵逸夫大传》)

相关链接:电影巨人的数字人生

①邵氏全盛时期员工超过1300人,在几十个国家建立了200多个发行网点,被外国传媒誉为“东方的好莱坞”。从1958年到1987年停产,共生产影片1000余部。

②作为影视娱乐业的翘楚,邵逸夫打造的影视帝国价值200亿元。

③截至2012年10月,邵逸夫基金向内地教育捐款总额已达到47.5亿港元,捐建项目总数已达到6013个。

小题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邵醉翁抓住商机,与二弟、三弟一起开创了邵氏家族的电影事业,成为最早一批涉足电影业的人,因为邵逸夫的年龄还小,对电影了解不深,邵醉翁没有让他参与。

B.邵逸夫钟爱电影事业,看到兄长们热火朝天地干事业,非常羡慕,但是,父亲生前希望他上大学,所以他并不敢放下学业与他们并肩战斗。

C.邵逸夫是一个电影天才,许多电影技术,一点就通,一学就会,这是他以后成为电影巨人的基础,使他打造的影视帝国被外媒誉为“东方的好莱坞”。

D.邵氏创立的影片公司刚刚开业,急需人才,老大邵醉翁决定让邵逸夫到公司工作,此后,邵逸夫不仅成功创造自己的电影事业,而且做了很多慈善事业。E.邵逸夫与徐绍宇共同拍摄《珍珠塔》,倾尽全力拍摄,和演员一起入戏,一炮打响,《珍珠塔》成为邵逸夫真正的成名之作,他从此一发不可收,拍摄了多部电影。

小题2:文章前三段写邵醉翁有何用意?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6分)

小题3:邵醉翁是如何让邵逸夫一步步成为“电影之王”的?请结合材料加以概括。(6分)

小题4:从邵逸夫追求电影事业取得成功的经历中,你可以得到哪些启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案

小题1:答D得3分,答B得2分,答A得1分;答C、E不得分。

小题2:①邵醉翁与其他兄弟草创电影业,为邵逸夫成为电影业巨人奠定了基础,邵醉翁成为邵逸夫从事电影业的引路人;②邵醉翁成立“天一”电影公司的理念影响了邵逸夫的电影事业。(每点3分)

小题3:①发现邵逸夫对电影很有悟性;②初到公司,让他先干后勤,从点滴做起;②让邵逸夫跑加映新闻片;④让邵逸夫开始做摄影;⑤在邵逸夫掌握拍摄技术后,让他放手一搏,拍摄《珍珠塔》。(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小题4:①需要伯乐的慧眼识珠和引导:邵醉翁认识到六弟邵逸夫的电影天才,并一步步引导他逐步掌握了与电影有关的各种技术;②需要浓厚的兴趣(爱好)和悟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邵逸夫不仅异常聪明,而且对电影有着极高的兴趣和悟性,电影上的一些技术一点就通,一学就会;③需要夯实基础,从底层做起:邵逸夫刚到公司,从后勤干起,管理各种工具,打扫卫生;④需要脚踏实地,勤勤恳恳,从点滴做起:邵逸夫干杂务,跑加映新闻片,谁都可以支使,任劳任怨,每天被汗水湿透了全身;⑤懂得珍惜机会:邵醉翁把摄影的重任交给邵逸夫后,邵逸夫跟随徐绍宇学习技术,寸步不离,重活累活抢着干。(其他答案,紧扣文本、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

小题1:

题目分析:这类题一般是对文章内容、手法、风格的综合考核的题目,文章内容有文章细节和人物性格概括,细节可参考论述类问题阅读进行答题,人物性格分析要注意准确性,A“对电影了解不深”的表述,原文信息不明确;C“使他打造的影视帝国被外媒誉为‘东方的好莱坞’”强加因果;E张冠李戴,“真正的成名之作”是《孙行者大战金钱豹》。

小题2:

题目分析:这是一道文章的结构的分析的题目,答题时首先从结构上看文章的开头的作用,然后注意写这个人物对突出传主有何作用,因为文章的中心是写邵逸夫的。

小题3:

题目分析:这是一道文意的整体概括题目,答题时要找准区位,找到文中的关键句子,从中提炼,然后分条作答。答题时注意关注每个段落的段首和段尾句。

小题4:

题目分析: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答题时有两个方向分别为向内挖掘和向外扩展,向内挖掘解释用文章中的内容答题,向外扩展要结合现实,如没有明确的要求不做向外扩展式答题。向内挖掘又有两种:第一就某一点作深入的探究,另一种方式多个角度列举,适用于文中叙述的较宽泛,但每点都不深入。本题适用第二种方式,先提出观点,然后结合原文事例作具体的解释。

填空题
问答题

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系上市公司,主要经营电子设备、电子产品的生产与销售,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甲公司所得税采用债务法核算,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甲公司按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甲公司2007年度的财务会计报告于2008年4月30日对外报出,汇算清缴日为2008年4月30日。甲公司有关资料如下:
(1) 甲公司在12月进行内部审计过程中,发现公司会计处理中存在以下问题,并要求公司财务部门处理:
① 2007年9月12日,甲公司与乙公司就甲公司所欠乙公司货款30077元签订债务清偿协议。协议规定,甲公司以其生产的2台电子设备和20万元现金,一次性清偿乙公司该货款。甲公司该电子设备的账面价值为每台60万元,市场价格和计税价格均为每台100万元,甲公司向乙公司开具该批电子设备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甲公司进行会计处理时,按电子设备的账面价值、应负担增值税以及支付现金与所清偿债务金额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营业外收入。其会计分录为:
借:应付账款 300
贷:库存商品 12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4
银行存款 20
营业外收入126
② 2007年12月6日,甲公司与丙公司签订资产交换协议。甲公司以其生产的4台电子设备换取丙公司生产的5辆小轿车。甲公司该电子设备的账面价值为每台26万元,公允价值(计税价格)为每台30万元。丙公司生产的小轿车的账面价值为每辆1077元,公允价值为每辆24万元。双方均按公允价值向对方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假定商品交换具有商业实质其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
甲公司取得的小轿车作为公司领导用车,作为固定资产进行管理,甲公司预计该小轿车的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每辆净残值为0.4万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甲公司进行会计处理时,对用于交换的4台电子设备,其会计分录为:
借:固定资产 124.4
贷:库存商品 104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0.4
③ 2007年11月12日,甲公司与丁公司签订大型电子设备销售合同,合同规定甲公司向丁公司销售2台大型电子设备,销售价格为每台500万元,成本为每台280万元。同时甲公司又与丁公司签订补充合同,约定甲公司在2008年6月1日以每台515万元的价格购回该设备。甲公司于2007年12月1日收到丁公司货款1000万元存入银行。甲公司尚未发出商品,也没有开具增值税发票。
甲公司进行会计处理时,确认销售收入并结转相应成本。其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1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560
贷:库存商品 560
(2) 2008年1月和2月份发生的涉及2007年度的有关交易和事项如下:
① 1月10日,A公司就其2007年9月购入甲公司的2台大型电子设备存在的质量问题,要求退货。经检验,这2台大型电子设备确实存在质量问题,甲公司同意A公司退货。甲公司于1月20日收到退回的这2台大型电子设备,并收到税务部门开具的进货退出证明单;同日甲公司向A公司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甲公司该大型电子设备的销售价格为每台400万元,成本为每台300万元。甲公司于1月25日向A公司支付退货款936万元。
② 2月25日,B公司诉甲公司产品质量案判决,法院一审判决甲公司赔偿B公司200万元的经济损失。甲公司和B公司均表示不再上诉。3月1日,甲公司向B公司支付上述赔偿款。该诉讼案系甲公司2007年9月销售给B公司的X电子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爆炸造成财产损失所引起的。B公司通过法律程序要求甲公司赔偿部分损失。2007年12月 31日,该诉讼案件尚未作出判决。甲公司估计很可能赔偿B公司150万元的损失,并据此在2007年12月31日确认150万元的预计负债。
假定上述差错和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均不考虑所得税的调整。
要求:
(1) 对资料(1)中内部审计发现的差错进行更正处理。
(2) 对资料(2)中的资产负债表日后的调整事项进行会计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