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共16分)

材料一:令民……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史记·商君列传》

问题(1) 材料一中体现了怎样的经济政策?(2分)如何评价这种经济政策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4分)

材料二:明朝中后期“奴富至数百万,初缙绅皆丑之,而今则乐与为朋矣”“缙绅家之女(婚嫁)惟财是计,不问非类”。

问题(2) 材料二中导致这种社会巨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明中后期的这种社会变化在思想上的突出反映是什么?(2分)有什么意义?(2分)

材料三:经过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代帝王的苦心经营终于迎来了17世纪中叶至18世纪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全盛时期——康乾盛世,但被称为“夕阳西下时的最后一抹辉煌”。因为在随后的历史长河中,很快由盛转衰,瞬间倒塌,中国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问题(3)材料三中康乾盛世由一度繁盛到突然倒塌,给你的启示是什么?(4分)

答案

(1)重农抑商政策

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但也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在封建社会末期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

(2)根本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

突出反映:反封建的民主启蒙思想的产生。

意义: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具有反封建的积极意义;促进近代新思想萌发(鸦片战争、林魏思想);提倡经世致用,有利于扭转文化专制造成的思想僵化;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的衰落;促进了文学艺术发展(任选两点即可)。

(3)启示:要根据形势的变化适时调整政策;要实现真正的富强和持久的繁荣必须实行对外开放;传统落后的经济模式虽然可以出现短暂的发展,但不可能造就长久的繁荣,盛世中潜伏着危机。(任答出两点即可,言之有理即可给分,但不超过4分)

问答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