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某同学要利用身边的粗细两种弹簧制作弹簧秤,为此首先各取一根弹簧进行了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关系的实验,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出如图所示的图象,从图象上看:

(1)较细的甲弹簧的劲度系数kA=______N/m,较粗的乙弹簧的劲度系数kB=______N/m;(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若用甲、乙两根弹簧分别制作精确程度较高的弹簧秤,则这两个弹簧秤的量程分别不能超过______N和______N.

(3)该同学得出的图象上端弯成曲线,原因是______.

答案

根据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与行变量成正比,故F-x图是直线,向上弯曲的原因是超出了弹性限度,注意该图象中纵坐标为伸长量,横坐标为拉力,斜率的倒数为劲度系数,由此可求出kA=66.7N/m,kB=200N/m,由于A的劲度系数小,因此其精度高.

故答案为:(1)66.7 200 (2)4 8(3)超过了弹簧的弹性限度

改错题

2014年被称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在3月5日李克强 * * 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改革”二字出现了77次,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如此强调改革,是因为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改革,国家的发展需要改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本题7分)

【商鞅强秦】

材料一 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

---马非百《秦集史》

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1分)这些条件使秦国变法出现怎样的特点?(1 分)

【魏晋融合】

材料二 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底,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原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

-----摘编自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2.依据材料二,分析孝文帝“迁都”的作用。(1分)

【近代探索】

材料三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变法通议》

3.请举出戊戌变法中的三个主要代表人物。(1分)

4.材料三中“变官制”指什么?(1分)

【今日成就】

材料四

5.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所反映的成就与国家实行的哪些政策有关?(1分)

6.围绕上述材料和问题,分析影响改革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1 分)

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