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航空母舰“瓦良格”号的一些参数如下:

舰长302m(全长)吃水深度10.0m(满载)
舰宽70.5m排水量67000t(满载)
功率147200kW飞行甲板长300m、宽70m
机库长152m、宽26m、高7m最大航速57.6km/h
已知ρ海水=1.1×103kg/m3,g=10N/kg,请问:

(1)满载时,舰所受的浮力和舰底海水的压强各是多大?

(2)舰在海上以最大航速匀速前进,10min通过的距离和所受阻力各是多大?

答案

(1)满载时,“瓦良格”受到的浮力:

F=G=mg=67000×103kg×10N/kg=6.7×108N;

舰底受到海水的压强:

p海水海水gh=1.1×103kg/m3×10N/kg×10m=1.1×105Pa;

(2))∵v=

s
t

∴10min通过的距离:

s=vt=57.6km/h×

10
60
h=9.6km;

∵P=

Fs
t
=Fv,

∴该舰的动力:

F=

P
v
=
147200×103W
57.6
3.6
m/s
=9.2×106N,

∵匀速前进,

∴该舰所受阻力f=F=9.2×106N.

答:(1)满载时,舰所受的浮力和舰底海水的压强各是6.7×108N、1.1×105Pa;

(2)舰在海上以最大航速匀速前进,10min通过的距离和所受阻力各是9.6km、9.2×106N.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珠穆朗玛峰)东绒布冰川雪线高度引起我的兴趣。它的雪线高度达到了海拔6200米,是全世界雪线最高的地方。

所谓雪线,就是永久性积雪的下限。用术语说,就是冰雪积累和消融相抵,平衡了的地方。按道理,雪线应该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逐渐降低。所以,雪线最高的地方,应该在赤道地区的雪山上,如乞力马扎罗雪山,但我们知道,乞力马扎罗雪山的高度才是5895米,雪线大约在5000米的地方,其它地区的雪线按理只能低于这个高度。

在东绒布冰川上,我们已经爬过了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雪山的5895米的高度,但这里仍然没有冰雪。这是一种奇怪的现象:想想看,在非洲赤道那么热的地方,5000米左右的地方就已经白雪皑皑了,可是在北纬28度的珠穆朗玛峰峰区,6000多米的东绒布冰川旁的高山上竟还留不住冰雪。

最先注意到这一现象并给予解释的是德国地理学家洪堡。他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青藏高原的“热岛效应”。我们知道一地的温度,并不是直接来自太阳光,而是由地面先吸收太阳的短波辐射,再将热量以长波的形式辐射出来。青藏高原高耸于地表之上,体量巨大,能够吸收和辐射出巨大的热量。因此导致青藏高原上雪山的雪线比同纬度甚至赤道上的高山的雪线还高。

关于雪线还有一个奇特的现象,按道理,雪山南坡的雪线应该高于北坡,因为南坡向阳,纬度更低,但事实是喜马拉雅山北坡的雪线比南坡高得多。其南坡雪线虽然各有差异,但大体在海拔4500-5000米范围,北坡雪线大体在海拔5500-6000米之间。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是因为喜马拉雅山南坡正对着印度洋,从印度洋上涌来的水汽被喜马拉雅山高大的山体所截,在南坡形成丰沛的降水,因此南坡冰川冰雪补给充分,补给和融化的平衡线即雪线大大降低。而水汽越过喜马拉雅山脊到达北坡,已成强弩之末,以致北坡的冰川无法获得丰富的冰雪补给,融化的力量大于冰川向下运动的力量,因此雪线上移。

小题1:下列说法与文章意思相符的一项是(3分)

A.东绒布冰川雪线之所以引起作者的兴趣,就是因为它的海拔高度竟然超出了赤道雪山的雪线。

B.青藏高原雪山雪线高于赤道雪山雪线,洪堡认为是青藏高原高耸于地表,体量巨大,能够吸收和辐射出巨大的热量。

C.喜马拉雅山南坡雪线在海拔4500-5000米之间,北坡雪线在5500-6000米之间。

D.喜马拉雅山北坡无法获得来自印度洋的水汽补给,冰雪的消融速度大于积累速度,因而雪线上移。小题2:根据文意,以下推断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中所说的“雪线”,应该是夏季积雪的下限。作者本次对东绒布冰川雪线的考察也应该是在夏季。

B.地球上雪线高度最低的地方应该是南极和北极。

C.乞力马扎罗雪山之所以没有能够成为世界上雪线最高的地方,完全是因为那里雨水充沛,能获得足够的冰雪补给。

D.喜马拉雅山地区南坡雪线低于北坡雪线的现象将在相当长的地质时期内继续存在。小题3:整合本文全部信息,请问:喜马拉雅山地区雪线高度与哪些因素有关?请简要回答。

单项选择题 B1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