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Ⅰ.如图所示为常见仪器的部分结构.

(1)请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A______,B______,C______.

(2)仪器B上标记有______(填序号).

①质量    ②温度    ③刻度线    ④浓度    ⑤容积

(3)仪器B使用前必须______.

Ⅱ.现用98%的浓H2SO4(密度为1.84g/cm3)来配制480mL0.2mol/L的稀H2SO4

有关操作为:①计算所需浓硫酸的体积  ②量取一定体积的浓硫酸  ③稀释、冷却  ④转移、洗涤  ⑤定容  ⑥摇匀

回答下列问题

(4)应量取的浓硫酸体积是______,实验中所用的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外还有______;

(5)第③步中稀释浓硫酸的操作是______

(6)将所配制的稀H2SO4进行测定,发现实际浓度大于0.2mol/L.请你分析下列哪些操作会引起所配浓度偏大(填写字母)______.

A.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仰视量筒的刻度

B.容量瓶未干燥即用来配制溶液

C.浓硫酸在烧杯中稀释后,未冷却就立即转移到容量瓶中,并进行定容

D.往容量瓶转移时,有少量液体溅出

E.烧杯未进行洗涤

F.在容量瓶中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

G.定容后塞上瓶塞反复摇匀,静置后,液面不到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

答案

Ⅰ(1)根据仪器的图形可知:A为量筒,B为容量瓶、C为温度计;

(2)B为容量瓶,容量瓶上标记有:温度、刻度线、容积,故填②③⑤;

(3)容量瓶在使用前必须要检查是否漏水;

Ⅱ(4)配制480mL0.2mol/L的稀H2SO4,需选择500mL容量瓶,

根据稀释定律,稀释前后溶质的量不变,来计算浓硫酸的体积,

设浓硫酸的体积为xmL

xmL×1.84g/cm3×98%=500mL×1000-3L/mL×0.2mol/L×98g/mol

解之得:x≈5.4

所以应量取的浓硫酸体积是5.4mL;

(5)浓硫酸密度比水大,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稀释时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慢慢加入水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

(6)c(硫酸)=

n(硫酸)
V
,当溶质的量增加或溶液的体积减小时,实际溶度偏大;

A、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仰视量筒的刻度,使所量取的浓硫酸的体积偏大,造成配制溶液实际浓度偏大;

B、容量瓶未干燥即用来配制溶液对所配溶液浓度没有影响;

C、浓硫酸在烧杯中稀释后,未冷却就立即转移到容量瓶中,并进行定容,容量瓶内溶液温度高于20.C,造成所配制溶液体积小于容量瓶上所标注的液体体积,使溶液浓度偏高;

D、往容量瓶转移时,有少量液体溅出,使溶质的量减少,造成溶液浓度偏低;

E、烧杯未进行洗涤,烧杯内壁有少量溶质,使溶质的量减少,造成溶液浓度偏低;

F、在容量瓶中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使溶液体积减小,造成溶液浓度偏高;

G、定容后塞上瓶塞反复摇匀,静置后,液面不到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使溶液体积增大,造成溶液浓度偏低;

故选ACF.

故答案为:(1)量筒,容量瓶,温度计;

(2)②③⑤;

(3)检查是否漏水;            

(4)5.4mL,500mL容量瓶;         

(5)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慢慢加入水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

(6)ACF.

填空题
单项选择题

文章为思想而写


人们为什么写文章,可以有很多目的。比如,为了传递信息,传播知识,为了创造艺术,创造美感。但还有更深一层,(A)就像开矿一样,是为了开采新的思想、交流新的思想。
我曾写过一篇文章,提出散文美的三个层次。第一层是描写之美,写景,状物,述事,传递信息、知识等,力求准确、干净。第二层是意境之美,即要写出感觉、感情、美感。第三层是哲理之美,即要写出新的思想。这种美在文学作品中有,在许多政论、哲学和科学论文甚至讲话中都可找到。只有新的思想,就有关的魅力。我们平时看报纸,读社论,听讲话,大部分时候留下的印象不深,就是因为这些文章讲话只到了传递信息、决定、指示这一层,还没有给人以新思想。而一篇文章讲话中有了新思想的火花,(B)便如闪电划过夜空,你会有永久的记忆。比如“ * * ”十年我们已经习惯了“一切按照最高指示办”,报上无不重复着这样的话。但突然,1978年5月,《光明日报》冒出了一篇文章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提出一个很有震撼力的新思想,所以至今人们对这篇文章记忆犹新。再细想一些古文名篇所以能留传下来成为经典,除了艺术之美外,大都因为它首先说出了一种前人没有说出的新思想。(C)可以说裹藏在文章中的思想,是这些文章在人们头脑里代代繁殖的种籽。当然,光有种籽的颗粒还不行,还得有茂盛的枝干花叶。所以文章还得有文采,还得有前两个层次的衬托。作为文学作品,如果三个层次都达到了便是不朽的好文。比如《岳阳楼记》,有洞庭湖景色的描写之美,有作者由此引发的意境之美。而最后又推出作者独自悟出的思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达到了一种哲理之美。这篇文章所以能流传千古,气贯百代,老实说,主要是因为这句话,这一个新思想。
人们或许会问,社会上每天文章千千万万,哪能篇篇都有新思想。是的,许多文章只是完成着传递信息、传播知识、讲述故事的任务。作为一般人,这就够了。但作为作家、思想者,这却不够;他必须使自己的文章有新的思想,要挖出别人没有表达过的思想。对这种新思想的追求就像铸炼新词新句一样,务求个性,务求最新。“语不惊人死不休”,篇无新意不出手。因为你是弄文章的“专家”,当然就与其他人的文章不同。就像跑步,一般人快点慢点都无所谓,而短跑运动员则不同,他必须跑出比别人快的成绩。因为他是专门干这个的。同理,文章中新思想才是作家生命的增长点。

下列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______。

A.第二段主要运用了对比论证,强调了有思想的文章就有美的魅力
B.选文采用立论方式,强调了所有人写文章都要有新思想
C.作者以《岳阳楼记》为例,进一步证明了中心论点
D.选文论证极有分寸,结尾一段点明全文的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