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分)“向海则兴,背海则衰”。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发展海洋事业已成为全世界的 —种广泛共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无论是公元前5世纪至4世纪的地中海文明,还是15世纪开始的大西洋文明,都是伴随着航海和海洋商贸的繁荣而产生的。长期与海洋这样的自然环境抗争,使西方人具有很强的冒险精神和探险精神,渴求知识、乐于探究,追求天生自由,无拘无束。
材料二 从中 * * 的发展本源一路探寻,我们的祖先曾一度创造出光辉灿烂的海洋文化。但中 * * 对海洋的价值取向是“兴渔盐之利,行舟楫之便”,对海洋的认识始终离 不开“民以食为天”的祖训,锁定在“以海为田”的层次上。当航海活动走出了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封建秩序所能容忍的限度时,给予取缔就成为必然了。西方国家对海洋的价值取向,则是为争夺丰厚的海洋国家利益,进行海外贸易、掠夺资源和殖民拓土。东西方在海洋文化价值取向上的差异,决定了近代中西方截然不同的历史命运。
——王诗成《建设海洋强国需要先进海洋文化支撑》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公元前5世纪至4世纪在地中海世界各领风骚、交相辉映的地中海文明的典型代表,(2分)并简述其政治方面的主要成就。(2分)
(2) 17至18世纪因重视海洋而崛起的国家主要有哪些? (2分) 最早开始罪恶的奴隶贸易国家是哪国?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4分)
(3) 有学者认为“汉代是古代中国走向海洋的一个重要标志,15世纪初是中国人称雄海上的时代”,其主要历史依据分别是什么?(4分)
(4) 据材料二,指出传统中国与西方国家在海洋文化价值取向方面存在的差异及其经济根源。(8分)你从中可得到什么启示?(2分)
(1)典型代表:古希腊、罗马文明。(2分)主要成就:古希腊奴隶制民主政治高度发达;罗马法体系完备,影响深远;具有人文主义色彩的哲学思想大量涌现。(2分,任意答出1点,言之有理亦可相应给分)
(2)国家:有 “海上马车夫”之称的荷兰和“日不落帝国”之称的英国。(2分)葡萄牙;最早殖民非洲的国家(或非洲是葡萄牙殖民地、势力范围、垄断欧洲至非洲航路等)(2分)
(3)依据:西汉时开辟的“海上丝绸之路”成为古代交通的大动脉;(2分)郑和下西洋是当时世界航海史的壮举。(2分)
(4)差异:中国是为“兴鱼盐之利,行舟楫之便”,维护封建统治秩序;(2分)西方是为争夺丰厚的海洋利益,充分开发,利用海洋发展国家实力。(2分)根源: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2分)西方海外贸易和工商业发达。(2分)启示:一个国家的发展与其海洋战略观密切相关;要增强海洋意识,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发展海洋事业。(2分,每点1分,其他言之有理亦可给分,最多不超过2分)
题目分析:(1)该问题较为简单,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公元前5至4世纪在地中海世界创造光辉灿烂文化的是古希腊与古罗马两个国家,其文明成就在于:古希腊奴隶制民主政治高度发达;具有人文主义色彩的哲学思想大量涌现;罗马法体系完备,内容丰富,影响深远。(2)结合材料二中的时间特征和所学知识可以直接回答问题的指向性,即15世纪西方人“追求天生自由”在思想上表现是文艺复兴运动提倡人性,冲击宗教神权的束缚;17至18世纪因重视海洋而崛起的国家主要有“海上马车夫”之称的荷兰和“日不落帝国”之称的英国。(3)结合所学史实可以直接回答“汉代是古代中国走向海洋的一个重要标志,15世纪初是中国人称雄海上的时代”的指向性,即西汉时开辟的“海上丝绸之路”成为古代海道交通大动脉;明代郑和下西洋是当时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4)从材料二中文字“中 * * 对海洋的价值取向是“兴渔盐之利,行舟楫之便”和“西方国家对海洋的价值取向则是为争夺丰厚的海洋国家利益,进行海外贸易、掠夺资源和殖民拓土”说明中西方在对待海洋价值的不同取向,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回答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即中国小农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西方海外贸易和工商业发达;从中不难得出如下启示:一个国家的发展与其海洋战略观密切相关;要增强海洋意识,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发展海洋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