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论述题

(15分)2009年初,为改善民生、支持有效扩大内需,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中央财政通过发放一次性补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以及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水平等五大举措,积极做好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关注民生,是近年来全国“两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从“两会”代表和委员的建言中,从温 * * * * 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从各级政府采取的相关举措中,我们随处可见民生的细节,感受到民生的份量,体味到民生的内涵之深刻,感知到其外延之宽广,民生正成为当前中国的主流话语。近年来,我国政府一直为解决民生问题而努力,并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举措,请你列举两例。并结合其中一例,谈谈这样做的重大意义。(6分)列举你所了解到的当地的民生问题(至少二个方面)并选择其中一方面的问题,提出你的解决建议。(6分)

“民生关系你我他”。请你写出一句有关民生的感言。(3分)

答案

(1)举措: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实行“两免一补”;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等。(2分)意义:应结合具体举措来谈,如:农村义务教育附段实行“两免一补”的意义,保障了公民平等享有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有利于实施科教育兴国战略,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4分)(2)①例:劳动就业形势严峻、食品安全问题等。(2分)②例:食品安全问题:国家有关部门应完善立法,加大监管力度;生产者应严格遵守法律,生产合格产品;销售者应诚信经营,杜绝假货;消费者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配合执法部门与制假售假行为作斗争。(4分)(3)例:“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等。(3分)

本题考查对民生的理解。从时事热点角度设问,联系所学知识,理解我国人民共享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繁荣成果,实现共同富裕,建设和谐社会。对中国来说扶贫是国家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使命,扶贫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它是作为提高发展质量、促进社会和谐和进步的一个重要战略措施。避免因为现代化发展所带来的相对贫困,符合中国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制度的要求。

单项选择题 A3/A4型题
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2010年5月13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政策性住房建设领域、市政公用事业以及石油、电信、航空、核电、铁路等垄断行业。     

材料二:广东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于2011年1月22日至26日在广州召开,省长黄华华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过去五年,广东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很大份额来源于非公有制经济的贡献,其中民营经济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40%。全省私营企业58万户,增加33万户;个体工商户则达到253万户。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私营企业的李老板,看到国务院出台的鼓励民间资本投资细则后深受鼓舞,对职工说:“这太好了,这下我们可以大展身手,把企业做强做大。在我们国家,只要我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搞好了,我国的经济就上去了。”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老板想把企业做强做大,请你运用有关知识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