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下列用途主要体现铝的物理性质的是(  )

①家用铝锅 ②制盛浓硝酸的容器 ③制导线 ④焊接钢轨 ⑤制包装铝箔 ⑥做防锈油漆 ⑦制成合金作制造飞机的材料.

A.①②③④

B.②⑤⑥⑦

C.①③⑤⑦

D.②④⑤⑥

答案

①家用铝锅,利用Al的导热性,与物理性质有关,故选;

②制盛浓硝酸的容器,与Al与浓硝酸的钝化有关,为化学性质,故不选;

③制导线,与导电性有关,为物理性质,故选;

④焊接钢轨,与铝热反应有关,体现铝的还原性,为化学性质,故不选;

⑤制包装铝箔,与延展性有关,为物理性质,故选;

⑥做防锈油漆,与氧化铝为致密的氧化物有关,体现铝的还原性,为化学性质,故不选;

⑦制成合金作制造飞机的材料,与其密度小,熔点高等物理性质有关,故选;

故选C.

问答题

甲股份有限公司(本题下称“甲公司”)为上市公司,系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除特别注明外,甲公司产品销售价格为不含增值税的公允价格。甲公司每年3月20日对外提供上一年度财务会计报告。
某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甲公司20×7年度财务会计报告中发现以下问题:
(1)20×7年12月31日,库存A产品1000件,单位成本为每件4.60万元,市场销售价格为每件5万元,预计销售费用及税金为每件0.50万元。其中500件A产品签订有不可撤销的销售合同,合同规定以每件5.20万元的价格,于2006年1月31日向M公司销售。
甲公司按单项存货、按年计提存货跌价准备。A产品20×7年1月1日库存为零。
20×7年12月31日,甲公司会计处理如下:
借:资产减值损失 100
贷:存货跌价准备 100
(2)20×3年12月22日,甲公司购买一台大型运输设备,入账价值为2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20万元,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该运输设备于 20×3年12月28日交付甲公司销售部门使用。该运输设备20×7年1月1日累计折旧为 156.8万元,20×7年全年计提折旧17.28万元。
甲公司20×7年对此进行的会计处理如下:
借:销售费用 17.28
贷:累计折旧 17.28
(3)20×7年7月12日,甲公司与S公司签订合同,购买S公司某专利技术的使用权。合同规定,该专利技术使用权的转让价款总额为480万元,使用期限为10年;转让价款分两期支付,第一期价款360万元于甲公司开始使用该专利技术的20×7年7月15日支付,第二期120万元于2006年6月支付。甲公司于7月15日按合同规定向S公司支付第一期款项。
甲公司进行会计处理时,将7月15日首次支付的该专利技术转让费360万元,作为无形资产入账账,并按10年的期限进行摊销。其会计分录如下:
借:无形资产 360
贷:银行存款 360
借:管理费用 36
贷:无形资产 36
(4)甲公司20×7年全年销售B产品10000件,每件售价为1.2万元。根据甲公司的产品质量保证条款,B产品自出售之日起三年内使用中发生质量问题,甲公司负责免费维修。20×7年12月31日,甲公司对销售的B产品未确认预计维修费用。
根据以往年度的维修记录,预计发生质量问题的概率和维修费用如下表:

项目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预计发生质量问题的概率 5% 4% 2%
预计每件维修费用(万元) 0.2 0.1 0.1
(5)20×7年6月18日,甲公司与P公司签订合同,将一栋自用办公大楼出售给P公司,出售价格为21200万元。甲公司于20×7年6月28日收到售让款,并办妥该转让相关的手续。该办公大楼售让时原价为16000万元,累计折旧为800万元,减值准备为零。
20×7年6月18日,甲公司又与P公司签订租赁该办公大楼合同。合同规定,自20×7年7月1日起,甲公司租赁该办公大楼,租赁期5年,每年7月1日向P公司等额支付办公大楼租金732万元。假定该售后租回形成经营租赁。
甲公司对转让办公大楼进行会计处理时,将售让净收益6000万元计入营业外收入。其会计分录如下:
借:累计折旧800
固定资产清理 15200
贷:固定资产 16000
借:银行存款 21200
贷:营业外收入 6000
固定资产清理 15200
甲公司对租赁该办公大楼进行会计处理时,将732万元租金计入管理费用。其会计分录如下:
借:管理费用732
贷:银行存款732
(6)20×7年12月1日,甲公司与J公司签订机床销售合同,合同规定甲公司向J公司销售2台大型机床,销售价格为每台1250万元。同时甲公司又与J公司签订补充协议,约定甲公司在20×8年6月1日以每台1287.5万元的价格购回该机床。甲公司该机床销售成本为每台700万元。合同签订后,甲公司收到J公司货款2925万元,2台机床至12月31日尚未发出。
甲公司20×7年对其进行会计处理时,确认机床销售收入并结转相应成本。其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2925
贷:主营业务收入 25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425
借:主营业务成本 1400
贷:库存商品 1400
(7)甲公司20×7年7月10日购入某上市公司股票70万股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该短期股票投资的入账价值为770万元。20×7年12月31日,该股票的市价跌到每股9元。鉴于该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良好且具有发展的潜力,甲公司未对该短期股票投资确认减值。
(8)20×7年11月9日,甲公司被法院一审判决向某工商银行支付担保连带偿还款项 1200万元。甲公司对此提起上诉,到12月31日,案件仍处于审理过程中。
该项担保连带偿还款项起因于甲公司为T公司从工商银行贷款提供担保。T公司20×4年10月10日向银行借款3000万元,借款期限为2年,甲公司为T公司提供担保。20×6年11月16日,工商银行在多次催收未果后,向所在地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T公司偿还本金及利息,并要求甲公司承担连带偿还责任。甲公司在20×6年12月31日,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和所掌握的证据,确认预计负债300万元,并计入当年营业外支出。
甲公司20×7年12月31日,根据当时掌握的证据,在20×7年度资产负债表中追加确认预计负债400万元,并计入当年营业外支出。
20×8年1月20日,法院二审判决甲公司支付担保连带偿还款937.18万元。至1月25日甲公司尚未支付该偿还款。
甲公司对二审判决结果尚未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9)20×8年1月8日,甲公司露天存放的C产品因意外原因起火,价值200万元的C产品全部烧毁。甲公司董事会决定将该损失计入20×7年。
甲公司在进行会计处理时,将该产品毁损所发生的净损失200万元作为20×7年营业外支出确认,并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进行处理。其会计分录如下: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200
贷:库存商品 200
(10)20×8年2月28日,甲公司董事会召开会议,审议通过的20×7年度利润分配方案如下:①按当年实现净利润的10%计提法定盈余公积1540万元;②发放现金股利1000万元;③派发股票股利1000万股。
甲公司20×8年2月28日的相关会计处理如下,并将其调整计入20×7年度财务报表。
借:利润分配 3540
贷:盈余公积 1540
应付股利 1000
股本1000
(11)甲公司董事会在20×8年2月28日召开的董事会上,对应收款项坏账的计提比例作出调整,决定从20×8年1月1日起,将账龄1年以内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的比例由以前年度的10%调整为2%;其他账龄应收款项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比例均不变。
20×7年12月31日甲公司1年以内账龄的应收账款账面余额为3000万元。
甲公司根据这一决定,对20×7年12月31日计提的坏账准备进行相应的调整,并将调整结果计入20×7年度财务报表。其会计分录如下:
借:坏账准备 24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240
要求:
1.对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甲公司20×7年度财务会计报告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单项选择题

In considering how the American family is changing, the starting point is the traditional family. a form which has developed over time on the basis of a number of assumptions. It is assumed that the family is heterosexual (异性的) institution, with prescriptions about how a man and a woman ought to be joined together and live together. The proper family form is assumed to be the nuclear family, that is, a family composed of a married man and woman and their children. It is assumed that the husband is the head of the family, with ultimate authority over wife and children, and that in their clearly separated roles the husband is the income-earner and the wife is the homemaker and provider of child care. It is assumed that the family lives by itself in its own house or residence.

Observers of family life have suggested that numerous changes are taking place in this traditional American family form. Included are the following general observations about trends:

More men and women seem to be living together before getting married.

Women and men seem to be marrying at a later age.

Married couples are having fewer children.

Unmarried women appear to be having more children.

Wives, even mothers with small children, are increasingly likely to be employed outside the home.

Marriages are more likely to end with divorce.

Single-parent families are more prevalent.

Remarriage is likely to follow divorce rather than widowhood.

Remarriage rates are declining, especially for women.

Some trends, viewed in a long-range historical context, appear not to be trends at all. The age at which men and women normally marry is the same now as it was 100 years ago, though it has fluctuated (变动,波动); a short-range increase in the 1940s and 1950s due to widespread postponement of marriage in war time made it appear that a change had occurred. Other trends appear to be following established patterns rather than representing a sharp break with tradition. Divorce rates have been increasing and families have been having fewer children for well over a century. Single-parent families and stepfamilies were very common in the past, although the reason for them was different. Many marriages formerly are dissolved and followed by remarriage because of the death of a parent or partner. Today single parenthood and remarriage are more likely to be a response to divorce.

Some social scientists see in these changes the breakdown of the family, to the detriment of the society. We take the position that family institutions and systems, like all human systems, are open, take many forms, and are constantly changing.

The author holds the position that family institutions and systems are ().

A. likely to breakdown, causing harm to the society

B. likely to stop changing in the near future

C. presenting new problems to the society

D. open and constantly chang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