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一个美丽的故事

       有个塌鼻子的小男孩,因为两岁时得过脑炎,智力受损,学习起来很吃力。打个比方,别人写作文能写二三百字,他却只能写三五行。但即便这样的作文,他同样能写得美丽如花。

       那是一次作文课,题目是《愿望》。他极其认真地想了半天,然后极其认真地写,那作文极短,只有三句话:我有两个愿望,第一个是,妈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真聪明。”第二个是,老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一点也不笨。”

       于是,就是这篇作文,深深地打动了他的老师,那位妈妈式的老师不仅给了他最高分,在班上带感情朗诵了这篇作文,还一笔一画地批道:你很聪明,你的作文写得非常感人,请放心,妈妈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老师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大家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

       捧着作文本,他笑了,蹦蹦跳跳地回家了,像只喜鹊。但他并没有把作文本拿给妈妈看,他是在等待着一个美好的时刻。

       那个时刻终于到了,是妈妈的生日——一个阳光灿烂的星期天。那天,他起得特别早,把作文本装在一个亲手做的美丽的大信封里,信封上画着一个塌鼻子的男孩儿咧着嘴笑得正甜。他静静地看着妈妈,等着妈妈醒来。妈妈刚睁开眼醒来,他就甜甜地喊了声“妈妈”,然后笑眯眯地走到妈妈跟前说:“妈妈,今天是您的生日,我要送给您一件礼物。” 妈妈笑了:“什么?”

       他笑笑:“我的作文。”说着双手递过来那个大信封。接过信封,妈妈的心在砰砰地跳!

       果然,看着这篇作文,妈妈甜甜地涌出了两行热泪,然后一把搂住小男孩儿,搂得很紧很紧,仿佛他会突然间飞了。

       是的,智力可以受损,但爱永远不会,它朝气勃勃,永远垂着绿荫,开着明媚的花,结着芳香的果。

1、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个美丽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体会下面句中划线词的表达作用。

     妈妈甜甜地涌出了两行热泪,然后一把搂住小男孩儿,搂得很紧很紧,仿佛他会突然间飞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体会下面这个比喻句的表达作用。

     捧着作文本,他笑了,蹦蹦跳跳地回家了,像只喜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的小男孩儿虽然“智力受损”,其实也还乖巧,试找出一个这样的细节,写在下边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仔细阅读小男孩的作文《愿望》,完成下面的点评。

     我有两个愿望,第一个是,妈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真聪明。”第二个是,老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一点也不笨。” 

     点评: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愿望。(填上一个短语或短句)

6、文中有一段满含着哲理的抒情,将它积累在下边的横线上,并且永远记住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一个塌鼻子的小男孩以一篇作文打动老师,感动妈妈的故事。

2、说明妈妈被这篇“作文”感动了,知道了怎样“格外喜欢你”。

3、写出了这个小孩受到老师的表扬后高兴的样子。 

4、 但他并没有把作文本拿给妈妈看,他是在等待着一个美好的时刻。

5、感人至深、真诚、发自肺腑等。(以上主观题意思对即可)

6、是的,智力可以受损,但爱永远不会,它朝气勃勃,永远垂着绿荫,开着明媚的花, 结着芳香的果。

判断题
单项选择题

政府在公共设施如垃圾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选址决策上,由于各种利益冲突,有时会造成政府与公众之间的矛盾,诱发群体性事件。某区垃圾焚烧发电站的建设就是一个典型事例。
按照该区所属市政府确定的“谁排放谁治理”的环保原则,该区居民产生的垃圾只能在该区内处理。随着人口急剧膨胀,在该区内要寻找一处适宜的“偏僻之地”实非易事。据预测,到2010年,该区每天将产生垃圾2200吨,现有垃圾处理设施无法应付。为此,经市政府批准,该区决定在所辖区的某街道原垃圾填埋场的基础上,建设垃圾焚烧发电站。消息一经传出,该街道附近群众产生极大意见。认为将严重破坏他们的生活环境,纷纷表示反对,甚至发展到 * * 、上街、示威等抗议活动。一时间,垃圾焚烧发电站选址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中心。2010年5月21日,该区主要领导接受群众意见,在该区垃圾处理座谈会上明确表示:“本垃圾焚烧发电站项目已经停止。”他指出:“已经请教过专家,选址敏感区范围内75%以上的群众同意,才能通过环评。因此,今后凡事关民生的重大事项,必须从一开始就请市民共同参与,把征求群众意见摆在选址、立项之前,完善民主决策程序。”

根据决策理论,确定在该区域内某街道原垃圾填埋场的基础上建设垃圾焚烧发电站的选址决策不符合( )。

A.决策程序理论

B.群体决策规则

C.决策方案设计步骤

D.决策绩效评价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