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每到“两会”期间,社会公众都会对政府预算公开问题给予极大关注,国务院已实现向社会公开全部部门预算。社会公众要求政府预算公开体现的公民权利是(  )

①了解公共事务的知情权              ②对国家机关的监督权

③直接管理公共事务的参与权          ④与政府共同履行公共服务的平等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答案:A

题目分析:本题材料中“每到“两会”期间,社会公众都会对政府预算公开问题给予极大关注”,表明我国公民的民主意识、公民意识、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社会公众要求政府公开预算,既有利于保障公民对公共事务的知情权,也有利于实现公民对国家机关的工作进行监督。由此可见,①②两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在我国,公民并不直接管理公共事务,故③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提供社会公共服务是政府应履行的职能,故④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A项。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从钱钟书《谈中国诗》中节录的两段文字,完成1、2题。

  (1)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平均不过两三分钟。比了西洋的中篇诗,中国长诗也只是声韵里面的轻鸢剪掠。当然,一篇诗里不许一字两次押韵的禁律限制了中国诗的篇幅。可是,假如鞋子形成了脚,脚也形成了鞋子;诗体也许正是诗心的产物,适配诗心的需要。比着西洋的诗人,中国诗人只能算是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者。

  (2)一位中国诗人说:“言有尽而意无穷。”另一位诗人说:“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用最精细确定的形式来逗出不可名言、难于凑泊的境界,恰符合魏尔兰论诗的条件:那灰色的歌曲空泛联接着确切。

1.对上面两段话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国诗讲究艺术上的精致,简短的诗也应有悠远的意味。

B.中国诗歌创作以篇幅短小见长,比较深奥难于理解。

C.魏尔兰也主张诗歌应有深远的意境,富有含蓄和暗示性。

D.押韵上的禁律并不是造成中国诗篇幅短的根本原因。

2.对上面两段话的评析和由这两段话引发的联想,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形式与旨趣,相依更应相谐,诗歌创作如是,小说、散文何尝不是?

B.中国诗与西洋诗在创作思想上确有共识,读钱文可见一斑。

C.中国诗人在精雕细刻中练就了技艺,但会不会束缚才智,让人思考。

D.行文机巧:明扬中国诗歌之长处,暗讥西洋诗歌之短弊。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