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在各地眼里整治酒后驾驶交通违法行为专项行动中,各地交管部门针对高发区域和高发时段,高密度部署勤务,提高拦查频率,对有酒后驾驶嫌疑的车辆和驾驶人严格检查。有人认为,这一规定对司机未免太苛刻了。这一观点

① 割裂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② 坚持了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③ 没有看到公民必须在社会主义法制的轨道上行使公民权利

④ 没有看到公民应该先履行义务后行使权利

A.①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

答案

答案:A

题目分析: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离。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①③符合题意,A应选;②④不符合题意,B、C、D不选,故答案选A。

问答题

案例五

[背景资料]

某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按照《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件)》签订了施工合同,合同中约定:建筑材料由建设单位提供;由于非施工单位原因造咸的工程停工,机械补偿费为200元/台班,人工补偿费为50元/工日;总工期为120天;竣工时间提前奖励为3000元/天,误期损失赔偿费为5000元/天。经项目监理机构批准的施工进度计划如图4-2所示(单位:天)。

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1:工程进行中,建设单位要求施工单位对某一构件做破坏性试验,以验证设计参数的正确性。该试验需修建两间临时试验用房,施工单位提出建设单位应该支付该项试验费用和试验用房修建费用。建设单位认为,该试验费属建筑安装工程检验试验费,试验用房修建费属建筑安装工程措施费中的临时设施费,该两项费用已包含在施工合同价中。

事件2:建设单位提供的建筑材料经施工单位清点入库点,在专业监理工程师的见证下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合格。其后,施工单位提出,建设单位应支付建筑材料的保管费和检验费,由于建筑材料需要进行二次搬运,建设单位还应支付该批材料的二次搬运费。

事件3:①由于建设单位要求对B工作的施工图纸进行修改,致使B工作停工3天(每停一天影响30工日,10台班);

②由于机械租赁单位调度的原因,施工机械未能按时进场,使C工作的施工暂停5天(每停一天影响40工日,10台班);

③由于建设单位负责供应的材料未能按计划到场,E工作停工6天(每停一天影响20工日,5台班)。

施工单位就上述三种情况按正常的程序向项目监理机构提出了延长了工期和补偿停工损失的要求。

事件4:在工程竣工验收时,为了鉴定某个关键构件的质量,总监理工程师建议采用试验方法进行检验,施工单位要求建设单位承担该项试验的费用。

该工程的实际工期为122天。

[问题]

逐项回答事件2中施工单位的要求是否合理,说明理由。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2006年5月,正在兴建鼎新1号住宅小区的A工程公司突然接到河沙供应商B河沙厂的加急电报,该电报称:由于连续降大雨,致使洪水泛滥,运送河沙的公路被洪水冲毁,故无法再按时运送河沙,请工程公司另想良策购买河沙。因正值施工旺季,工地大量需要河沙,而冲毁的公路又难以在难短内通车,工程公司为不影响施工进度,遂向C河沙厂和D河沙厂发出电报,电报称:“我工程公司急需建筑用河沙300吨,如贵厂有河沙,请于见电报之日起2日内电报通知我公司,我公司将派技术员前往验货并购买。”C厂和D厂收到电报后,均向工程公司拍发了电报,并向工程公司提供了河沙的型号及价格,而D厂在拍发电报的同时,又通过关系向铁路车站报领了车皮,用火车将150吨河沙运往工程公司所在的车站。在该批河沙到达工程公司所在的车站前,工程公司已派技术员丁某到C厂验货并签订了购销合同,合同签订后的第二天上午,C厂和技术员丁某一些给工程公司拍电报,称货已发出。下午D厂的河沙运到,工程公司告诉D厂,他们已购买了C厂的河沙并已支付了货款,因此无资金再购买D厂河沙,D厂则认为工程公司既然发出了要约,而自己又在要约约定的有效期内作了承诺,工程公司应受要约的约束,据此,D厂坚持要求工程公司收货并付款,工程公司则以自己发出的仅是购买河沙的意向书而非要约为由拒绝收货并支付货款,双方协商不成,D厂遂向法院起诉。

A工程公司发出的是要约邀清,还是要约?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