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下列说法与之意义相同或相近的是

A.以史为鉴

B.居安思危

C.见利忘义

D.志存高远

答案

答案:B

题目分析: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句话是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在总结唐庄宗既得天下,后又失天下的原因时所说。这位文豪指出,唐庄宗是因为他的艰苦奋斗,发愤图强而成功,他的失败又是由于他居功自傲,贪图享乐。可见,忧劳与逸豫对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社稷是多么的重要。A、 以史为鉴 ,通常都是从正面积极地告诫人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以便更好地把握自己,大到治理国家,小到自我修养,都应该走正道而不要走邪路。与题干不符。B、 居安思危。居:处于;思:想。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与题干相近。C、 见利忘义的说法本身是错误的,所以不能入选。D、 志存高远是指一个人志向远大,才能放眼高远,不计较眼前的得失,并且克服困难怠惰,不断进取,取得成功。与题干不符。

点评:对于这类题型,学生要在充分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才能分析得出争取的结论,这需要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多积累。

综合题

17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大量涌入中国,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发生了尖锐的冲突。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思想界进行了激烈的争论。这一争论贯穿中国近代史始终,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魏源提出:“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窃其所长,夺其所恃”。他又强调“势变道不变”,“乾尊坤卑,天地定位……是以君令臣必共,父命子必宗,夫唱妇必从”……后来为洋务派所承接,发展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如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思想家王韬说“当默深(魏源)先生时,与洋人交际未深,未能洞见其肺腑,然师长一说,实倡先声”。

——曾乐山《中西文化和哲学争论史》

材料二 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丈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

——胡适《介绍我自己的思想》

材料三 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

——毛 * * 《新民主主义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魏源在中西文化关系问题上的主要观点。王韬认为他“实倡先声”是指什么?

(2)据材料二,归纳胡适的主要观点。这一思想观点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3)毛 * * 对外来文化的观点是什么?运用这一观点,他在20世纪20年代创造性地提出了什么新的革命理论?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史上中国知识界对西方文化看法的发展趋势。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