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僇力本业、 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明末清初]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三  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清世宗(雍正)实录》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反映了什么时期的什么经济政策?这一政策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材料二、三中分别归纳并简要评价黄宗羲和雍正帝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清政府何时改变了这一经济政策?对我中国民族工业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时期及政策:(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基本含义:强调要发展农桑、重视耕织,并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2)各自观点:黄宗羲:农工商皆本;雍正:重农抑商。评价:黄宗羲的观点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是历史的进步;雍正帝的观点固守农耕经济,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3)改变时间: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被迫改变“重农抑商”的传统经济政策。(或甲午战争或《马关条约》签订以后)重要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获得了初步发展。

多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 案例分析题

患者男性,58岁,因“劳累后心悸20余年,下肢水肿、气促1个月”来诊。患者于20余年前开始出现劳累后心悸、胸闷,持续几分钟至几十分钟,休息后可缓解,发病程度轻重不一,重时伴有气促,10年前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并行二尖瓣球囊扩张术,术后症状缓解。近2年患者再次出现上述症状,1个月前患者因下肢水肿、气促入院治疗,经治疗后症状缓解出院。此次入院拟行手术。用药史:1个月前出院后一直口服地高辛片0.125mg,每日1次;呋塞米片20mg,每日1次;螺内酯片20mg,每日1次;华法林片2.5mg,每日1次。查体:体温36.4℃,呼吸18次/分,血压118/64mmHg(1mmHg=0.133kPa)。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阴性,颈动脉搏动增强,未闻及血管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95次/分,心律绝对不齐,第1心音强弱不等,二尖瓣听诊区可闻及收缩期2/6级隆隆样杂音,肺动脉第2心音亢进,腹部平软,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未见水肿。影像学检查: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示风湿性心脏病,极重度二尖瓣狭窄并轻度关闭不全,重度三尖瓣反流。心电图示心房颤动,ST-T改变。诊断:风湿性心脏病(重度二尖瓣狭窄并轻度关闭不全、中度三尖瓣反流)、心功能Ⅱ级。治疗:

①地高辛片0.125mg,每日1次,口服;

②呋塞米片20mg,每日1次,口服;

③螺内酯片20mg,每日1次,口服;

④华法林片2.5mg,每日1次,口服。

长期服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临床药师须告知患者的相关注意事项有()

A.需要定期复查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INR),以根据结果调整华法林剂量

B.如INR值稳定后,可1年监测一次

C.因华法林与多种药物、食物有相互作用,在服用其他药物前须向医师/药师咨询对华法林是否有影响

D.用药期间注意是否出现牙龈出血、皮下淤斑、鼻血、眼结膜出血等情况,如有则须立即复查PT/INR

E.如若漏服,可于第2日加量补服

F.如INR值稳定后,可不再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