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书法与中国文化

中国的书法艺术与京剧、武术、针灸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四大国粹。在华夏五千年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汉字的书写逐渐升华为一门艺术,这在世界各种文字的发展史上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中国书法艺术与中国文化相表里,与中 * * 精神成一体。中国文化的精神是天人合一、贵和尚中。这种强调整体和谐的思想,肯定事物是多样性的统一,主张以广阔的胸襟、海纳百川的气概,兼容并包,使社会达到“太和”的理想境界。书法的理想境界也是和谐,但这种和谐不是简单的线条均衡分割,状如算子的等量排列,而是通过参差错落、救差补缺、调轻配重、浓淡相间等艺术手段的运用,达到的一种总体平衡,即中国文化“和为贵”的价值观,通过书法艺术的中和之美得到了完美体现。

儒道互补、刚柔相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基本内容。儒家倡导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论语》用“任重而道远”来勉励“弘毅”的“士”;《老子》主张“致虚极,守静笃”,引导士人以清静无为从喧嚣的尘世中得到解脱,成为儒家思想的补充。中国书法艺术对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的追求,毫无疑问受儒道两家追求理想人格的影响。当然,书法艺术中对阳刚与阴柔的表现,不是二者仅取其一,非此即彼,而是兼而备之,有所侧重。以王羲之为代表的晋人书法,由于晋代士人的价值取向,崇尚高迈俊逸的精神风格,洒脱清远的精神气度,其书法艺术总体上以阴柔为基调,含蓄蕴藉,寓俊宕之骨于清逸之气,柔中带刚;反之,清代又由于汉民族在心理上有着抑郁愤懑之情结,特别是金石之学昌盛,使书家从中获取一种强劲的动力,以释抑郁之怀。

先秦哲学中,道家的虚无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书法艺术中注重对空白的经营,强调在无墨处施展才华,计白当黑,正是这一观点的具体体现。在书法艺术中,一纸之上,着墨处为黑,无墨处为白;有墨处为实,无墨处为虚;有墨处为字,无墨处亦为字;有字处固要,无字处尤要。白为黑之凭,黑为白之藉,黑白之间,相辅相成;虚为实所参,实为虚所映,虚实之际,互为所系。老子的对立统一思想,被书法艺术中计白当黑之实践体现得淋漓尽致。

书为心画。就个体而言,书法作品中的笔墨线条,是书者情感的倾诉,心性的抒发,怀抱的展示:《兰亭序》可见王右军之飘逸,《祭侄稿》可睹颜鲁公之悲愤;就整体而言,自古至今的书法珍品,凭借着千姿百态的线条构建,共同聚集着对中国文化的陈述,对民族精神的彰显。

中国书法艺术对中国文化的诠释深刻而周详,对中 * * 精神的体现博雅而细腻。我们从对中国书法文化的研究中,看到了中国文化中富有生机的精华,更看到了书法艺术中所蕴涵的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

(选自《中国书法报》,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于中国书法艺术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书法艺术是文字发展史上的奇迹,它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中国四大国粹之一。

B.中国书法艺术不仅是简单的线条艺术,还是位置、色调、黑白等艺术的综合体现。

C.中国书法艺术追求总体平衡,反映了中国文化和谐统一的思想。

D.中国书法艺术全面体现了中 * * 精神,既让人看到了中国文化的精华,也让人看到了中国文化的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小题2:下列对中国书法与中国文化的诠释,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对书法艺术的鉴赏,我们能够感受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和“清静无为”的中国文化思想。

B.书法艺术对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的表现,体现了书法艺术或受儒家思想影响,或受道家思想影响。

C.晋人书法艺术总体上以阴柔为基础,含蓄蕴藉,寓俊宕之骨于清俊之气,柔中带刚。这是受儒家思想和民族心理的影响。

D.清代由于汉民族在心理上有着抑郁愤懑之情绪,使得书家从金石之学中获取一种柔中带刚的动力,以释抑郁之怀。小题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文化的精神是天人合一、贵和尚中。这种强调整体和谐的思想与中国书法的中和之美构成了一里一表的关系。

B.我们对自古至今留存的书法珍品加以研究,发现每幅作品都是凭借它千姿百态的线条构建聚集着中国文化的陈述。

C.中国书法艺术注重对空白的经营,强调计白当黑,这正是道家虚无思想对书法艺术影响的体现。

D.《兰亭序》体现王右军的飘逸,《祭侄稿》表现颜鲁公的悲愤,可见,中国书法艺术借助笔墨线条,倾诉情感,抒发心性。

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B

小题1:

题目分析:“也让人看到了中国文化的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在原文中没有体现,属于“无中生有”。

小题2:

题目分析:B项,原文中是“阳刚与阴柔的表现,不是二者仅取其一,非此即彼,而是兼而备之,有所侧重”。C项,“儒家思想”应为“道家思想”。D项,“使得”关系不当,“柔中带刚”与原文“强劲”不符。

小题3:

题目分析:并非每幅作品,而是“就整体而言”。

口语交际,情景问答题

语言表达

小题1:下面两个句子写出了人与人之间应具备的关系,请你仿用这种方式写出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应具有的联系。(5分)

示例;理解、信任是填平鸿沟的基石;怀疑、疏远是割开感情的利刃。(1)             

(2)                                                                  

小题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此题答案不涂卡,直接写在答题纸上)(3分)

年轻时不擅长把握自己,做什么事都走极端显得过度。太急切地表现,             。太过于胆怯,             。一审势,看准了再做,二适度,得体地表现。古语说:“放者流为猖狂,收者入于孤寂。惟善操身心者,把柄在手,收放自如。”

①不太得体

②就容易太夸张激昂

③就害怕见人

④机会来了也显不出你

⑤常滥情失控

③连一句整话都说不出

A.③①②⑤⑥④

B.②①③⑤④⑥

C.③②①⑤④⑥

D.②⑤①③⑥④小题3:以下面横线处填上合适的内容,注意字数要求。(4分)

西方有句谚语:上帝给每只笨鸟都准备了一根矮树枝。

这句谚语的意思是:                                                                                                   (30个字以内)

中国也有一句谚语: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

这句谚语的意思是:人要发展自己、提升自己,追求自己人生最佳境界,活出自己人生的精彩,实现自己事业的辉煌。

这两句谚语的区别在于:                                      

(20个字以内)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