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1953—1957年,我国经济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任务:中国第一辆国 产汽车诞生了;长江上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大桥—南京长江大桥建成了……从此,中国的近代工业开始产生并发展起来。
材料二 “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部分指标增长情况(单位:%)
年份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GDP增长 | 12.7 | 14.2 | 9.6 | 9.2 | 10.3 |
财政收入 | 22.5 | 32.4 | 19.5 | 11.7 | 21.3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10.4 | 12.2 | 8.4 | 9.8 | 7.8 |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 7.4 | 9.5 | 8.0 | 8.5 | 10.9 |
(2)分析材料二,你能得出哪些结论?(请写出两点4分)
(3)“十一五”时期,我国取得重大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1)南京—武汉;近代工业—社会主义工业(2分)(2)①“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得到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②人民生活水平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凡能答出与表格数据相符的要点均可得分,4分)(3)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分)
题目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积累。尤其是对于社会主义工业的理解。中 * * 党在1953年制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把逐步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规定为全党和全国人民必须实现的首要任务。近代工业是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在“师夷长技”的思想指导下,创办了一批军工企业。
(2)考查学生从图表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学生需准确把握文字信息,对数据进行详细对比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3)围绕关键词“根本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就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点评:本题以历史材料和图表入题,生动形象,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社会现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本题的考查形式属于典型的评析类试题,能够锻炼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属于一种典型而有实效的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