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一个美丽的故事

  有个塌鼻子的小男孩儿,因为两岁时得过脑炎,智力受损,学习起来很吃力。打个比方,别人写作文能写二三百字,他却只能写三五行。但即便这样的作文,他同样能写得美丽如花。那是一次作文课,题目是《愿望》。他极其认真地想了半天,然后极其认真地写,那作文极短,只有三句话:我有两个愿望,第一个是,妈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真聪明。”第二个是,老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一点也不笨。”

  于是,就是这篇作文,深深地打动了他的老师,那位妈妈式的老师不仅给了他最高分,在班上带感情朗诵了这篇作文,还一笔一画地批道:你很聪明,你的作文写得非常感人,请放心,妈妈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老师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大家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

  捧着作文本,他笑了,蹦蹦跳跳地回家了,像只喜鹊。但他并没有把作文本拿给妈妈看,他是在等待着一个美好的时刻。

  那个时刻终于到了,是妈妈的生日——一个阳光灿烂的星期天。那天,他起得特别早,把作文本装在一个亲手做的美丽的大信封里,信封上画着一个塌鼻子的男孩儿咧着嘴笑得正甜。他静静地看着妈妈,等着妈妈醒来。妈妈刚睁开眼醒来,他就甜甜地喊了声“妈妈”,然后笑眯眯地走到妈妈跟前说:“妈妈,今天是您的生日,我要送给您一件礼物。”

  妈妈笑了:“什么?”

  他笑笑:“我的作文。”说着双手递过来那个大信封。接过信封,妈妈的心在砰砰地跳!

  果然,看着这篇作文,妈妈甜甜地涌出了两行热泪,然后一把搂住小男孩儿,搂得很紧很紧,仿佛他会突然间飞了。

  是的,智力可以受损,但爱永远不会,它朝气勃勃,永远垂着绿荫,开着明媚的花,结着芳香的果。

1、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个美丽的故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体会下面句中加粗词的表达作用。

 妈妈甜甜地涌出了两行热泪,然后一把搂住小男孩儿,搂得很紧很紧,仿佛他会突然间飞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体会下面这个比喻句的表达作用。

 捧着作文本,他笑了,蹦蹦跳跳地回家了,像只喜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的小男孩虽然“智力受损”,其实也还乖巧,试找出一个这样的细节,写在下边的横线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仔细阅读小男孩的作文《愿望》,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这是一个怎样的愿望。我有两个愿望,第一个是,妈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真聪明。”第二个是,老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一点也不笨。”

  这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愿望。

答案

1、一个塌鼻子的小男孩以一篇作文打动老师,感动妈妈的故事。

2、说明妈妈被这篇“作文”感动了,知道了怎样“格外喜欢你”。

3、写出了这个小孩受到老师的表扬后高兴的样子。

4、但他并没有把作文本拿给妈妈看,他是在等待着一个美好的时刻。

5、感人至深、真诚、发自肺腑等。

多项选择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现代文阅读。

母亲的三句话

  母亲没什么文化,也没出过远门,几十年只在小山村里跟着日升日落忙活。然而,母亲常常能说出一些很有道理的话来。在心中,我牢记着母亲的三句话。

  小时候,,每年冬天都要下好大的雪,漫山遍野白雪皑皑。为了让家里养的两头猪能在年前卖个好价钱,母亲每天都要把它们喂得饱饱的。尽管下了雪,母亲也每天都要到白雪覆盖的地里去砍一白菜回来。有一次我跟母亲到地里去,空旷的田地北风呼啸,刮得皮肤生疼。我们从雪层下扒出白菜,只一两下,我的手就冷得刺骨,似万箭穿心。偷偷看看母亲,却见她一点也没有冷的意思,“哗啦哗啦”地扒开结冰的雪层,拔出已被冻结的白菜,扔到雪地上去。我又扒了几下,实在忍受不了,便袖手站在一旁,问母亲不冷吗。母亲答道.,不冷。见我很惊讶的样子,母亲继续说,对自己说不冷不冷,也就不冷了。

  我一下怔在那里,忽然觉得懂得了母亲。我学母亲的样子弯身下去,扒开厚厚的雪,一下,两下,三下,每一下,我都咬着牙对自己说,不冷,不冷。

  从此每当我遇到困难时,都会记起雪地里母亲说的话,它伴我走过人生中一个又一个冬季。

  读小学时的一个黄昏,我把牛从五里外的邻村牵回家。那时,我只会在前面远远地拉着牛绳走。然而这牛却跟我作对——我牵得紧,牛却偏要走得慢。我用力拉,它使上性子就是不肯迈步。这牛脾气!我只好一边骂牛一边心急。

  眼看着天越来越黑,沿路村庄里昏暗的灯一盏盏都亮了起来。我心一急,就从路旁折了一根荆条,绕到牛屁股后面狠狠地抽了它一下。这下可好,牛一惊,挣脱了牵在我手中的缰绳就向前狂奔起来。当我没命地跑了半个多小时赶上牛的时候,牛正悠闲地在村口的路边吃草呢。母亲也站在那里等我。当我把牵牛的事一说,母亲反倒笑了,母亲说,你把绳子牵得太紧,牛鼻子疼了,它当然不会跟你走了。我恍然大悟。

  18岁那年高考,由于思想压力太大,平时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的我竞失利了。后来母亲跟我说,别把考大学看得跟命一样重。想起你小时候牵牛的事了吗?绳子牵得太紧,牛反倒不跟你走了

  第二年的夏天,我终于以优异的成绩被江南一所著名大学的中文系录取。离家上学那天,母亲送我到村口,眼睛红红地对我说,你现在长大了,我不能把你永远拴在身边……

  毕业后到一家企业工作,因对工作不很满意,心里觉得很委屈。两个月后的一天,老板批评我整天板着脸孔并要扣我奖金时,我一时火起,跟老板吵了几句,气得他拂袖而去。

  正好那几天母亲到城里来看我,知道这件事后说,孩子,一头牛不可能永远拴在一个桩上,你也不会永远待在一个地方,但是干什么都要尽量干好。你不顺心我知道,我可以告诉你一个办法,有事儿没事儿时,你就小声唱歌。

  小时候和母亲一起下地,母亲总一边干活一边在嘴里小声地唱歌。在母亲的歌声里,那些繁重而枯燥的农活儿不知不觉被我们一样一样地干完了。

  后来我养成了一个习惯,不管是骑车上班,还是工间休息,我都轻轻地哼着歌。尽管我从小缺乏音乐细胞,但我相信,母亲从小教我的那些旋律,定然是世界上最美的音乐。

  这,就是母亲给我的财富。

1.阅读文题,联系全文,想想看,你从文题中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综观全文,正文部分主要写了三件事,由三件事分别引出三句话,每句话蕴涵一个生活道理。

第一件事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出的话蕴涵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件事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出的话蕴涵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件事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出的话蕴涵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品味语言。

(1)“它伴我走过人生中一个又一个冬季”中,“冬季”一词该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开头交代“母亲没什么文化,也没出过远门”,其用意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在材料安排上有何特点?这样安排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本文后,我觉得:母亲的话如绵绵春雨,滋润了“我”干涸的心田。请仿照例句再续写一句话,表达母亲的话对“我”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绳子牵得太紧,牛反倒不跟你走了。”你有过类似的经历或感悟吗?请简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