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挫折

  ①一对农村夫妻四十得子,因而宠爱有加,在蜜罐中长大的儿子养成了一意孤行的脾性,做事毛毛糙糙,就连走路也走不好,时常跌进水田里,很是让望子成龙的父母焦心。

  ②儿子7岁那年,顺理成章上了小学。顽皮的他走路喜欢东张西望,不是弄湿了鞋子,就是弄脏了裤子,哭鼻子成了家常便饭。做母亲的整日跟在他后面洗,也无法让他能穿得干净。

  ③一天,孩子的父亲带一把铁锹去儿子上学必经的田埂上,在上面断断续续地挖了几十道缺口,然后用棍棒搭成一座座小桥,只有小心走上去才能通过。那天放学,儿子走在田埂上,看面前一下子多出了这么多的小桥,很是诧异。是走过去,还是停下来哭泣?四顾无人,哭也没有观众啊。最终他选择了走过去。当背着书包的他晃晃悠悠地通过小桥时,惊出一身冷汗。他第一次没有哭鼻子。

  ④吃饭的时候,儿子跟爸爸讲了今天走过一座座小桥的经历,脸上满是神气。做父亲的坐在一旁,夸他勇敢。以后,他上学的路上再也没惹过麻烦。

  ⑤妻子对丈夫的举措有些不解,丈夫解释道:“平坦的道上,他左顾右盼,当然走不好路;坎坷的路途,他的双眼必须紧盯着路,因而走得平稳。”

  ⑥如果不在孩子成长的路上设置一些障碍,一味地给他们提供顺境,让其想法不经过努力就能够实现,待长大后,一旦遭遇挫折,他们必然会经受不住打击,而产生种种令人意想不到的后果。拖一把铁锹,在孩子前进的道路上设置沟壑,把平坦的大道变成窄道,让孩子勇敢地走上去,这样,他们就会专注于脚下的路,才不至于误入歧途。

  ⑦挖断孩子前进的路,培养他们脚踏实地的习惯,他们今后的人生就会少些失败多些成功。

1、请从文中找出所运用的成语,(至少四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第____段至______段是叙述,第___段至_______段是议论;重点叙述的事情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面对田埂上的“障碍”,儿子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用自己的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可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父亲的做法你是否赞同?为什么?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一意孤行,望子成龙,顺理成章,东张西望,家常便饭,左顾右盼,误入歧途,脚踏实地(任选四个即可)

2、①至④段是叙述,⑤至⑦段是议论,父亲在儿子上学必经的田埂上设置障碍和儿子终于走过了有“障碍”的路。

3、儿子一开始很诧异,很害怕,他在犹豫是走过去还是停下来哭,但后来发现周围没有人,哭是没有用的,最终选择了走过去。

4、人生道路是坎坷的,能经受磨炼才能成功。(或文中第7段的句子回答)

5、“略”。(自圆其说即可。)

问答题 论述题

以下是我国冶金企业的改革经验和效果的部分材料: 材料1 1990年,邯钢与其他钢铁企业一样,面临内部成本上升、外部市场疲软的双重压力,经济效益大面积滑坡。当时生产的28个品种有26个亏损,总厂已到了难以为继的状况,然而各分厂报表中所有产品却都显示出盈利,个人奖金照发,感受不到市场的压力。造成这一反差的主要原因是,是当时厂内核算用的“计划价格”严重背离市场,厂内核算反映不出产品实际成本和企业真实效率。 邯钢从1991年开始推行了以“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为核心的企业内部改革。用产品的市场售价减去目标利润,按厂内工序反向逐步推算成本,使目标成本等项指标真实地反映市场的需求变化。 摘自《经济日报》1995年1月25日 邯钢由于紧紧抓住了单位产品劳动时间的节约,使它们的产品成本迄年下降。按同口径计算,1991年下降6.86%,1992年下降4.83%,1993年下降6.13%,1994年下降8.9%,1995年下降 1%,利润同样连年增长。 摘自《当代经济研究》1998年第3期 材料2 邯钢针对产品的不同情况,对原来亏损但有市场的产品要做到不赔钱或微利,原来盈利的产品要做到增加盈利,对成本降不下来的产品要停止生产。 摘自《经济日报》1995年1月25目 从1991年到1997年,邯钢共投资40多亿元进行了22次大中型技改,每项均比别的企业少投入30%~50%的资金,但效益却多产出50%以上……为了满足国民经济对高品质钢材的需要,调整产品结构,改变目前只能生产普通建筑钢材局面,形成以板材为主,建筑用钢材为辅的产品结构。 摘自《瞭望》1999年第6期 材料3 通过学习邯钢,邢钢(邢台钢铁公司)人学精了,学得有了市场观念……严格抓管理,吨钢成本下降,产值和销售收入都比去年同期增长20%以上,总成本却比去年下降了5.9%。 摘自《经济日报》1996年12月12日 济钢(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是在学邯钢过程中,从冶金行业涌现出来的又一个典型。济钢学习邯钢既掌握了邯钢经济的实质,同时又在具体方法上加以创新。其不仅依据市场情况和目标利润倒推出成本计划,而且把主要经历放在影响成本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上,根据经济技术指标达到同行业前三名和本企业历史最高水平的原则,正算成本,然后比较修正,确定出科学的成本计划再进行层层分解、层层考核。从1993年到1998年济钢在提取设备折旧率11.28%,比全行业平均水平几乎高出一倍的前提下,实现利润却由1.48亿元提高到1.8亿元,增幅达21.6%。 摘自《经济日报》1999年7月8日 请回答: (1)从价值规律的要求出发,结合材料1说明邯钢主要改革举措的科学依据。 (2)结合材料2分析邯钢经营的成功所在。 (3)结合材料1、2、3谈谈推广邯钢经验的意义。

问答题 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