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

给公交车鞠躬的少年

朱砂

  ⑴ 周末的黄昏,我乘坐开往市里的公交车回家。公交车上,乘客摩肩接踵,拥挤异常。

  ⑵ 公交车路过位于市郊的第19中学时,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背着书包从前门挤了上来。

  ⑶ 少年的手里拿着一个巴掌大的小本子,上面密密麻麻的写满了英语单词。

  ⑷ 我几乎可以断定,这个孩子是个上初三、即将面临中考的学生。在我的印象里,走在路上还想着背诵英语单词的一定是即将面临重大人生选择的孩子。

  ⑸ 车内的灯光很暗,只一会儿,少年便无奈的将小记事本放进了口袋,转身背靠在甬道旁边的椅子上。他刚想眯一会儿,忽然有人拉了一下他的胳膊。少年扭头去看,竟是隔着一排座上的一位老先生。老先生个子不高,头发灰白,脸上长满了老年斑。老先生冲少年招了招手,示意他坐到自己的座位上来。少年一脸惊喜,快速地挤了过去。老先生站起身,把座位让给了那个少年,然后自己向后车门挤去。

  ⑹ 汽车继续向前走,人群沉默着,只有车厢里的喇叭偶尔提醒着大家上下车,下一站又将到哪儿。

  ⑺ 少年也许是太累了,小小的脑袋靠在窗玻璃上,不一会儿,竟然睡着了。那一刻,我真的替那少年庆幸,庆幸他能有一个短暂的休息时间。

  ⑻ 窗外华灯初上。马路上,一辆辆大大小小的汽车像一群群等待迁徙的甲壳虫,步履维艰却秩序井然地在如流的车道上行驶着。

  ⑼ 过了半个多小时,车子终于驶进了市区,人们陆陆续续地下车,车厢里渐渐松了许多。

  ⑽ 我正盘算着晚上吃点什么,突然,一个骑着自行车的年轻人从旁边的人行横道上横穿过来。司机眼疾手快,猛地向右打了一下方向盘,巨大的惯性使毫无防备的人群齐刷刷地向左倒去,车厢里本能地发出一阵惊叹。

  ⑾ 车里的喧哗惊醒了昏睡中的少年,少年下意识地睁开眼,四处张望了一下,然后,不再睡觉,而是把头扭向了窗外。

  ⑿ 又过了几站,少年站起身往外走,看上去像是要下车了。然而,少年并没有挤到车门口,而是愣愣地瞅着车门旁边,脸上写满了惊讶。

  ⒀ 顺着少年的目光我看到那个刚才给少年让座的老先生竟然还在车上!原来,老人并没有下车,而是一直站在了后门旁边。

  ⒁ 下车的人群推拥着少年向前,路过老先生身边,老先生轻轻地冲少年笑了笑。

  ⒂ 车门关上了。站在路边的少年如梦初醒般冲着发动的车子深深地鞠了一躬。

1.请简要概括文章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段⒀中划线的词“竟然”是一个副词,表示出乎意料的意思。请结合文意,分析该词在这段话中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具体说说文章(10)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写老先生和少年,没有一句人物对话,人物形象是通过什么描写展现出来的?请选择一个人物举例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本文,你有何感想?请结合文章内容谈一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一个即将面临中考,因学习压力显得很疲惫的初中生放学后乘坐公交车,一位老先生主动给让座;当他下车时突然发现老先生为了给他让座自己一直站着,感激万分;下车后,面对启动的公交车深深地鞠了一躬。(意对即可)

2.①增加了“我”的吃惊程度;

②在让“我”明白老先生良苦用心的同时,更增加了“我”对老先生的敬佩之情。(意对即可)

3.这是中学生由睡到醒状态变化的原因,为下文他主动在快要到站时靠近车门,发现一直等候在门口的老人这一情节做铺垫。(意对即可)

4.通过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写出2种即可)例如写少年,通过外貌描写,明确少年的身份;通过对“我”的心理描写,推想少年是个初中即将毕业,学习压力很大的少年;文章结尾少年深深鞠躬,动作描写,写出少年对老人的深深地感激。(能正确找出对人物的一处描写,分析说明正确即可。)

5.可以从老先生和少年任何一方或双方的行为谈起,如老先生疼爱少年,为其让座而自己站着;少年明白真相后深深鞠躬,表达对老先生的真诚感激。(只要结合文章内容,思想正确,语言通顺即可。)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天姿

刘醒龙

(1)深情莫过深秋,红颜哪堪红叶?

(2)沿着巴河水岸边雪一样洁白的细沙,一程程逆流向上。将武汉街头的尘嚣丢在汽车的尾气里,再从纷乱如麻的通途中,选择一条用忧郁藏起残花的平常道路,远望大别山,伫对大别水,抢在偌大的北风到来之前,寻一寻温柔过往。直到那些像细沙一样多的传说,变成天堂寨下坚冰般纯情的巨石。

(3)那些名叫九资河的田畈,那些名叫圣人堂的山冲,那些名叫千基坪的老垸,还有那个名叫罗田的小县,凡此种种细微的地理,春风拂拂时,大小如同一朵花苞;此刻,因为秋已深,因为霜已近,又变得如同一片向着天空瑟瑟的红叶。不是没有对乡村新意的渴望,更加埋没不了的是从头到脚的骨缝与肌腱中,那些作为神经的古朴实诚。无论如何,乡村该是这样,一眼望去就能抵达灵魂。

(4)清风缕缕掠过,丝丝情意分不清是微寒或者稍暖,悄然颤抖只在心中,谁让她变成参天大树摇晃?留下落叶漫天飘散,细叶飞天幻化险峰莽然。青山座座扑来,重重喟叹想必是为着前世与来生,环顾求索才上眉梢,恍惚流泉飞溅白云横渡,任凭薄雾浓霞搂去,丰腴山坳舒展高挑峰峦。

(5)五角枫红,刺毛栗红,鸡爪槭红,茅草葛藤灌木林,一丛丛,一片片,艳丽到极致。小树迷人,大树惊天的却是山山之间,道道田埂上,处处土岸边,用一棵棵孤独聚集而成的乌桕林海。奔着秋色而来,可是为了追究人生某个元素?是少年用竹筢将太多太多的乌桕红叶收拢来,铺在自家门前晒成过日子的薪火?是青春将太艳太艳的木梓叶铺陈开来,陶醉成对所有岁月的倾情浪漫?那样的红叶,是一棵树平平常常从年头劳累到年尾,忽然爆发的火热之心。那样的红叶,是一个人摸摸索索从黄昏奔波到黎明,终于点燃的蜡烛青灯。那样的红叶是藏得太久的痴心在轮回,那样的红叶是爱意太多的秀目在凝眸。

(6)是昨日晚霞的宿醉,还是今朝晨露的浓妆?或者是二者合谋将天堂迷倒,摔落银河里的许多星斗,暂且栖身乌桕树梢。风不来时,绵绵红叶岂不感动。雨不落时,磅礴红叶犹胜雨声。片片只只,层层叠叠,团团簇簇。终于能够不必相信灿烂等于匆匆,匆匆过后还有撼动心魄的重逢。终于可以用夏天偶尔可忆春花,来明白冬日永远记得秋色。

(7)无所谓欢乐,欢乐再多,红叶也不会为了某种心情而特殊热烈。也不必矜持,含蓄再美,红叶也不会为了某种性格而改变明艳。普普通通踏踏实实就行,用挤满水稻酽香的沃土铺路,款款地走向用红叶燃烧的山野。轻轻松松明明白白亦可,受丛生野草芳菲的季节拥戴,悠悠然迈向红叶拥抱的胸怀。没有忍耐,也不需要急躁。没有伤感,也不需要快乐。唯独不能缺席的是记忆中的怀念,或者是怀念中的记忆。红叶是情怀中的一颗心,红叶是一颗心中的情怀。记住了红叶,就不会有对赤诚的遗忘。

(8)多情之秋,不用盼望,明年,明年的明年,还会在这里;也不用纪念,去年,去年的去年,怎么会离去?红叶让春花的来世提前,又让其前缘重现。百年乌桕将一切愁苦尽数冬眠在斑驳的树干上,又将红叶高擎于天,就像人世间总是需要坚忍不拔,以及沿着蜿蜒小路前行的信念。

(9)秋叶一树,正如大别山的掌心红痣!

(10)红叶一片,唯写天姿!

(2013年12月9日《人民日报》)

小题1:下面对文章的有关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作者因为厌倦了大都市街头的尘嚣和纷乱如麻的生活和工作,于是赶在北风到来之前,来到大别山看红叶。

B.在作者的心目中,乡村应该是“一眼望去就能抵达灵魂”的,而这“灵魂”其实就是山里人的古朴实诚。

C.乌桕林海是由山间田埂上、土岸边的一棵棵大大小小的孤独的乌桕树聚集而成的,到了深秋时节景色迷人。

D.作者想象丰富,思绪飘飞,由眼前艳丽到极致的大别山红叶,联想到红叶是一年到头忽然爆发的火热之心及其可贵的精神品质,继而写到人的品性和追求。E.本文以游踪为线索,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大别山红叶的美丽景致,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对大别山红叶的喜爱之情。

小题2:第(3)段划线句子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请联系上下文作简要分析。(4分)

小题3:本文在运用修辞手法方面有独到之处,请选其两种结合原文语句作简要赏析。(4分)

小题4:“百年乌桕将一切愁苦尽数冬眠在斑驳的树干上,又将红叶高擎于天,就像人世间总是需要坚忍不拔,以及沿着蜿蜒小路前行的信念。”我们从这句话中可获得哪些启示?请结合文本和现实加以探究。(8分)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