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继2012年11月7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终裁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晶体硅光伏电池及组件征收高额税收之后,欧盟也宣布对自中国进口的光伏电池产品正式发起反补贴调查。
材料二:国内光伏企业90%以上产品销往国外,其中美国和欧盟的销量分别占中国全部产量的10%和70%。由于并不具备核心技术,导致中国光伏业掌控了产能,却缺乏定价权。随着海外经济低迷,光伏产品出口量降低和接连不断的双反调查,把产能过剩的中国光伏业一步步逼到了死角。
小题1:材料反映了当今世界哪一发展趋势?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小题2:材料说明在这一趋势中,哪一类国家处于不利地位?会产生什么影响?(3分)
小题3:结合材料二谈谈我国的光伏企业该如何应对当前的困境?(3分)
小题1:经济全球化(1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分)
小题2:发展中国家(1分) 扩大世界范围内的贫富差距(2分)
小题3: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加强科技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向世贸组织上述,解决贸易争端(或组织多边贸易谈判,积极应对双反调查等)(3分)
题目分析:
小题1:两则材料中共同反映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相互联系,世界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故体现的是经济全球化。后一小问中围绕关键词“根本”即可解答。
小题2:材料一中“从中国进口的晶体硅光伏电池及组件征收高额税收”、材料二中“由于并不具备核心技术,导致中国光伏业掌控了产能,却缺乏定价权。”可见其处于不利地位的是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最终会造成贫富差距加大。
小题3:本题学生在作答时需结合教材相关知识点理解组织答案,本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结合材料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这是一道材料分析题,解答此类试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是:首先必须读懂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中心思想。再是抓住设问的关键词,并回归教材,确立答案框架。在组织答案时,要做到理论与材料密切结合,答案应言简意赅,要点齐全,具有层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