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

(26分)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郑渝(郑州至重庆)铁路是中国高速铁路网规划的重要线路,初步规划有①线、②线两种方案。下图为郑渝高速铁路规划示意图。

(1)夏秋季节,甲地附近有夜间多雨的现象。结合地形特点,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分析其原因。(8分)

(2)从城市化角度指出高速铁路建成后对甲城发展的作用,并分析原因。(10分)

(3)对规划中的①、②两条线路,你认为哪一条更合理,简述理由。(8分)

答案

(1)夏秋季节空气中水汽含量大;河谷地形;夜间山坡冷却快,气压较高;冷空气沿山坡下滑至谷底,迫使谷底暖湿空气抬升,易形成降水。(8分)

(2)作用:促进城市规模扩大;提高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有利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每点2分,共4分)

原因:高铁建成后,有利于吸引更多的人流、物流,加强区域间的联系,扩大经济腹地;推进工业化进程;加快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每点2分,共6分)

(3)①线方案。理由:与②线相比,①线所经地区地形较平坦,施工难度较小,投资较少(建设成本较低)(4分);①线所经的城市较多,人口较密集,经济效益较高。(4分)   或②线方案。理由:与①线相比,②线所经地区占用耕地较少,线路较短,运营效率较高(4分);②线所经的城市较少,人口较稀疏,征地费用较低。(4分)

题目分析:

(1)从图上解读出甲地位于长江上游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秋季节空气中水汽含量大;从地形来看位于河谷(山谷)地区,根据热力环流原理,从山谷风的成因来分析,晚上山坡冷却快,气压较高,山谷热量不易扩散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山坡冷空气下沉,山谷暖湿气流上升,因空气中多水汽,故夜间多雨。

(2)理解好题意,有两问。从城市化的含义、主要表现(数量增加、规模扩大、比重上升)来思考第一问的答案;第二问从交通运输的意义,高铁的作用(加强区域间的联系、加快产业发展、促进人流物流、扩大经济腹地等),高速铁路建成后,必然加快甲城非农产业的发展,引起非农产业的集聚,推进工业化进程,吸引人口向甲城集聚,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镇地区,提高城市化水平。

(3)该道试题属开放性试题,主要考查学生观察能力和地理思辨能力,对地理问题的论证能力。要解答好该题,首先要仔细读图,观察两条线路所经过地区的自然条件,尤其是与交通线路建设密切相关的地形地质水文气候等,结合所学知识了解两条线路所过地区的人文特点。其次,调动已掌握的有关影响交通线路布局因素的知识和原理,对两条线路方案进行评价,并作比较。最后,对自己认为更合理的方案进行论证。一般从施工难易、建设成本、占用耕地、线路长短、连接居民点、经济效益等方面来论证。

多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