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诗云:“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扬州)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
材料二 宋诗云:“远闻叫声声,衣服两大堆,件件来回经。”“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材料三 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胜魁(注: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曾作秤砣用),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
材料四
![]() | |
图一 广州十三行 | ![]() |
图二 19世纪后期经营洋布的商铺 |
请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影响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扬州是唐朝重要的商业城市,夜市繁荣;宋代商贩以歌唱的形式叫卖商品;政府不再限制商业活动的地点;“草市”有比较完善的饮食服务设施。
(2)现象:出现了区域性商人群体(商业资本活跃)。
原因:主观上: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诚信为本的经营道德等。客观上:明清时期,小农经济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城镇经济繁荣。
(3)图一:原因: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颁布禁海令;影响: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造成中国与世隔绝,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
图二:原因: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影响:中国传统的家庭手工业纷纷破产,耕与织逐渐分离,从而使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4)不利因素: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等政策;分散的小农经济;安土重迁的思想观念;战争频繁等。
有利条件:农业与手工业生产的发展、进步;商人对利润的追求;货币的统一和便捷;交通条件的改善;广大人民对物质、精神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