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简答题

下面的内容形象地概括了我国农村的“昨天”“今天”“明天”:

“昨天”:七沟八梁一面坡,农民住在草窝窝;豌豆红薯度苦日;无电无路打黑摸;儿童有眼难识字,村里光棍聚成坨。

“今天”:绿草如阴树满坡,田闽地头是林果;层层新房排排建,村民争听科技课;干部齐心奔小康,共创文明新生活。

“明天”:吃油穿绸住高楼,农民也要踢足球;手机打到华盛顿,驾着小车外国游;英明领导铺新路,幸福美景织锦绣。

请回答:

(1)农村“昨天”“今天”的对比,说明了什么?(2分)

(2)“今天”成就取得的原因有那些?(至少写出两个要点)(3分)

(3)为了农村明天更美好,你作为一名社会成员应贡献一份力量,请你说一说你准备将来如何为家乡新农村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2分)

答案

(1)说明了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2)原因有:坚持了改革开放; * * 党的正确领导;人民的艰苦奋斗等    

(3) 我准备将来做一名教师,为家乡的教育发展作贡献;我准备将来做一名医生,为解除农民痛苦,提高农民的体质作贡献;我准备学有所成,到农村做一名村长带领人民走上致富之路等等。(只要从将来角度讲为农村作贡献即可)

题目分析:(1)通过农村“昨天”“今天”的对比,很明显看出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据此回答即可。

我们取得了成就原因有很多,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党的一些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也离不开人民群众的自身奋斗,据此回答即可。

因为要求从将来的角度回答,所以根据自己的理想和打算,来回答想怎样为家乡做贡献即可。

解答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从人类文明发展史角度看,人类经历了蒙昧、野蛮而逐步走向文明,从渔猎文明发展到农业文明再发展到现在的工业文明,每一次文明更替都是一次社会革命,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大发展、大进步。工业文明虽取得很大成就,但因其固有问题的严重化,已经开始走向衰退。

当前一种新的文明,作为工业文明的替代力量正在兴起,这种新文明即为生态文明。人类社会也将从工业社会转向生态社会,从工业化发展模式转向生态化发展模式。在这一转型过程中,“生态城市”应运而生。

“生态城市”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概念。它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体现了一种广义的生态观。简单地说它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住区形式,它将自然、城市和人溶为有机整体,形成互惠共生结构。

从生态哲学角度看,生态城市实质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是生态城市价值取向所在,只有人的社会关系和文化意识达到一定水平才能实现。从生态经济学角度看,生态城市的经济增长方式是“集约内涵式”的,采用有利于保护自然价值,又有利于创造社会文化价值的“生态技术”,建立生态化产业体系,实现物质生产和社会生活的“生态化”。从生态社会学角度看,生态城市的教育、科技、文化、道德、法律、制度等都将“生态化”,倡导生态价值观、生态伦理,营造公正、平等、安全、舒适的社会环境。从城市生态学角度看,生态城市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结构合理、功能稳定,达到动态平衡状态。从不同角度来看生态城市,它会有不同的“面目”,即从不同侧面反映了生态城市的内涵。以上几方面实际上也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交叉的。

总之,生态城市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自然生态化、经济生态化、社会生态化和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化。自然生态化是基础,经济生态化是条件,复合生态化是前提,社会生态化才是最终目的。

小题1:从原文看,下列对“生态城市”这一概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态城市”体现了一种广义的生态观,它将自然、城市和人溶为有机整体,形成互惠共生结构。

B.“生态城市”倡导的生态观、价值观与伦理观,为人们营造了公正、平等、安全、舒适的社会环境。

C.“生态城市”体现了一种新兴的生态文明,它从工业化发展模式转向生态化发展模式。

D.“生态城市”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住区形式。小题2:下列各项对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工业文明虽取得很大成就,但因其固有问题的严重化,已经开始走向衰退,生态文明代之而起,人类社会已经从工业文明转向了生态文明。

B.只要人的社会关系和文化意识达到一定水平,人们有了正确的价值取向,生态城市就一定能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C.生态城市的经济增长方式是“集约内涵式”的,既要有利于保护自然价值,又要有利于创造社会文化价值,实现物质生产和社会生活的“生态化”。

D.生态城市具有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它的结构合理、功能稳定,将达到动态平衡状态。小题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态城市具备了社会—经济—自然的复合生态化这一前提,就能实现工业化发展模式向生态化发展模式的成功转型。

B.生态城市的教育、科技、文化、道德、法律、制度等实现“生态化”后,人们将会具有自觉的生态意识,社会将建立完善自觉保护环境、促进人类自身发展的机制。

C.在生态城市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将采用有利于保护自然价值,又有利于创造社会文化价值的“生态技术”,大力发展太阳能、水电、风能等绿色能源,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将得到有效保护。

D.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生态城市”的内涵从社会、经济、自然等角度不断得到充实和完善,向着更加全面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