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填空题

 一个同学在《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实验中,只画出了如图9所示的一部分曲线,于是他在曲线上取水平距离相等的三点A、B、C,量得 = 0.2m。又量出它们之间的竖直距离分别为h1 = 0.1m,h2 = 0.2m,利用这些数据,可求得:

(1)物体抛出时的初速度为        m/s;

(2)物体经过B时竖直分速度为       m/s;

(3)抛出点在A点上方高度为         m处。

答案

2   (2分) ⑵1.5  (2分) ⑶0.0125    (2分)

⑴ABC三点水平距离相等,又知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作匀速直线运动,故这三点间的时间间隔相等,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做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我们由=0.1s再有=v得出v="2" m/s

⑵B点在竖直方向上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里为从A到C点过程中的中间时刻可有匀变速平均速度规律出去即=1.5m/s

⑶知道了,我们就可以算出从抛出点到B点的时间了,可算出所以从抛出点到A点的时间t=0.05s,由此可算出抛出点在A点上方=0.0125m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文章,完成练习。

_________________

  ①我父亲被称为一代漫画大师,在艺术上,他早已有很高造。他的漫画往往寥几笔,就能令人物栩栩如生。尽管如此,但他精益求精,还是坚持不懈,努力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

  ②父亲作画哪怕有一点小缺点,例如图章的位置不对,稍微影响画面的平衡,他宁可重新画过。我常趁他不在,偷偷地把这些十分宝贵的“废画”从纸篓里拣出来(储藏、收藏、保藏、珍藏)着,久而久之,竞也藏了不少。

  ③那时我家住在嘉兴。有一天父亲带我到烟雨楼去玩。当我剥吃南湖菱的时候,忽然听到邻座有几位游客谈到父亲的名字。我正要说话,父亲立刻示意我不要作声,而他却聚精会神地去“偷听”他们的议论。其中有人说:“丰子恺画的人真怪,有的没有五官,有的脸上只有两条横线,这难道是时髦吗?”其实叫做“意到笔不到”,可以更含蓄,更(发人深省、耐人寻味、意义深长、给人启示),更给人以遐想的余地,但是父亲还是采纳了茶客的意见,从此在人物的刻画上下更大的功夫,注意通过生动的姿态表达没有五官的面部神情。

1.在文中两个括号内用“____”选择恰当的词语。

2.给第①段中加粗的字注音。

诣(  )    寥(  )

3.第③段中加粗的“这”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4.选择恰当成语的序号概括段意。

第②段:____________   第③段:____________

A.兢兢业业  B.严于律己  C.一丝不苟  D.大智若愚  E.虚怀若谷

5.下面是一段漏掉的文字,应该补在第______段和第______段之间。

  父亲还喜欢听取批评意见,在他的“画师日记”里有这样一句话:“赞美的话不足道,批评的话才可贵。”

6.在文中找一个能概括全文中心的成语写在文前横线上。

综合题

社会习俗是政治、经济、文化变迁的缩影和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 分)

材料一 17世纪,饮茶在欧洲逐步盛行并传至北关,饮茶成为一种高尚的消遣。正如查理二世的专职牧师奥文顿所说,“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在英国的家庭中“我把茶壶坐上了!”是一句对忙碌一天、疲倦归家的主人极好的关切话语。中国茶叶在欧洲最初被视为药物放在药店出售,茶价相当昂贵。1733年,荷兰在广州购买价值336 881荷盾的茶叶,到荷兰后却卖得988 510荷盾,获利651 629荷盾。鸦片战争前的140年中,欧美贸易公司用来购买以茶叶为主的中国商品所花费的白银达169 437 564两。

材料二 20世纪初,大多数人都主张剪去发辫,并且认为“不剪发不算革命”,“也不算时髦”。服饰上,“一切前清官爵命服及袍褂、补服、翎顶、朝珠,一概束之高阁”,人们穿衣“务趋自由平等的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一种完美时髦”。当时一般人认为,西方的社会生活是依据天赋 * * 等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理想社会模式,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  ——王文泉主编《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到民国时期,经历了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几次大的社会洗礼,节俭意识相对弱化。近代社会工商业发展,重商之风日益兴盛,人们对传统社会崇尚节俭和力戒奢侈的消费观念提出质疑。   ——《民国初至抗战前长江三角洲洋布与土布之争》

材料四 一位老市民看到熟悉的粮票,十分激动,动情地讲述过去的岁月:“当年买东西不像现在,什么都是用票,买米用粮票,买煤用煤票,……就连买件棉袄,还要用到棉花票。”1993年5月,粮票停止发行使用。副食品票证、布票、纺织品专用券、自行车券、缝纫机券等票证早已悄然淡出。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茶叶和茶文化对西方社会的影响。(3分)

(2)据材料二、三,简述中国社会生成的新观念,并分析这些新观念生成的原因。 (5分)

过春节,贴春联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习俗,春联的内容往往和历史变迁相联系。按要求填写表中内容。(8分)

春联应出现的时间或时期相关历史事件
毛 * * 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     A1A2
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B1B2
批林批孔战果辉煌;纲举目张成就巨大     C1C2
种责任田仓里储粮翻两番;行大包干银行存款增十倍       D1D2
材料四反映出当时我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