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狱中书简》节选,回答问题。

  宋儒莎,你知道我现在在哪儿,我在哪儿给你写这封信吗?在花园里!我把一张小桌子搬到外边来,很隐蔽地坐在绿森森的灌木丛中。我的右边是丁香般芬芳的黄醋栗树,左边是一簇矮矮的女贞,在我的头顶上,一棵尖叶的枫树和一棵亭亭玉立的小栗树彼此交搭着它们宽大的绿油油的手掌,在我前面是一棵枝叶扶疏的肃穆而慈祥的白杨,它徐缓地摆动着它那白色的叶子,沙沙作响。淡淡的叶影和一圈圈闪闪的阳光在我正写字的信笺上舞动,从雨水润湿的树叶上时而有水珠滴在我的脸上和手上。监狱的教堂里人们正在做礼拜;低沉的木管风琴声隐约地传出来,给树木的飒飒声和小鸟的愉快的合唱声盖住了,这些小鸟今天都非常愉快;从远处传来杜鹃的啼声。这多美,我多么幸福,人们几乎感到有些仲夏的气息了——夏季的丰满茂盛和生命的沉醉;你知道瓦格纳的歌剧《歌唱的能手》里一幕群众场面吗?一大群人不分男女老少都在拍手:仲夏的节日!仲夏的节日!忽然间大家跳起皮特尔梅尔华尔兹舞来了。在这种日子里人们很容易想起这种情调来。——我昨天是怎么过的呀!我一定要把昨天的经历告诉你。上午我在浴室的窗子上发现一只大孔雀蝶。它大概在屋子里已经有好几天了,它在坚硬的玻璃上无力地飞扑着,已经奄奄一息了;它的双翼仅仅还有微弱的一丝生机。我一看见它,不禁焦急得战栗起来,赶紧重新穿上衣服,爬到窗上,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在手里——它一点儿也不挣扎,我想它恐怕已经死了。我把它放在身边的窗栏上,让它苏醒过来,那时它的生命的火焰跳动还是很微弱,它依然静静地伏着;我于是把几朵盛开的鲜花放在它的触须前面,让它可以有一点东西吃;正在这时一只鸫鸟在窗前响亮而又神气地唱起歌来,唱得嘹亮极了;我不禁大声说:你听,这只小鸟歌唱得多愉快,那么你这小小的生命也必须恢复过来才是!我竟对这半死的孔雀蝶讲起话来,自己也不禁哑然失笑,我想:这话是白说的!可是并不,——半小时后这只小动物缓过来了,它先来回滑行了一下,终于缓缓地飞走了!拯救了这条生命我多么高兴啊!这是我遇到的一件小事。

1、这段选文作者用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描绘了狱中景物,并真实的记录了_________这件事。

2、选段中作者用极其细腻的笔触对监狱内的景物进行生动描写,请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几次写到鸟的叫声?其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品味句子,理解加粗词语的妙处。

我一看见它,不禁焦急得战栗起来,赶紧重新穿上衣服,爬到窗上,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在手里——它一点儿也不挣扎,我想它恐怕已经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醉心生命的美好,甚至是草木虫鱼的弱小生命;自己面临这死威胁,她不感到沮丧、绝望这二者矛盾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拟人拯救孔雀蝶

2、“一切景语皆情语”反衬出作者平和沉静的心境,表现她对生活、生命和自由的追求赞美,更体现了她丰富的情感、乐观的精神和坚定的信念。

3、三次表现了生命的愉快,充溢着作者对平凡、愉快、美好生命的沉醉感。

4、“不禁”表明同情心油然而生,“战栗”说明内心极度惊慌,失措。“赶紧”拯救生命的急切。“小心翼翼”对弱小生命的呵护。

5、不矛盾在作者看来生命诚可贵,追求价更高,若为理想故,一切皆可抛。越是写她对生命的沉醉,越能表现她高尚的情感,无畏的精神,壮丽的情怀。

单项选择题 A1/A2型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1995年,某大学教授G从国内公开出版的一些报刊中剪贴收集了几十个案例分析,一一标上原文标题、原作者姓名以及报刊名称和期号,按主题整理成讲义《企业成功管理三十例》,复印后分发给包括H在内的数名研究生作为参考资料。H毕业后到某学院任教,在教学中,他多次引用该讲义的材料作案例评析,颇受学生欢迎。2001年,H辞职后创办了一家兼营书刊零售业务的文化公司。他把原来格式五花八门的《企业成功管理三十例》输入计算机,整理成格式整齐划一、署名“G、H合编”的书稿,并于2002年1月到K出版社联系出版。G对此并不知晓。K出版社一名编辑审读书稿后,建议接受出版。社长即批准将该选题补充列入当年出版计划。签订出版合同时,H提议:在出版合同签订之日起的3个月内,K出版社负责按照有关规定完成编辑加工整理、发稿审核、校样处理等所有工作后,把符合出版要求的计算机排版文件和委托印刷图书所需的证明文件交给H;印刷装订事宜由H负责具体安排并承担相应费用;成品图书也由H到印刷厂提货,除交给K出版社50册样书外,其余均由H所办文化公司包销;K出版社不必支付稿酬,并且该书的编录费用、管理费等共10万元由H分两次支付给K出版社。K出版社同意H的提议,签订了出版合同。此后,双方均按约定履行了合同。2004年6月,K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企业成功管理三十例》在H所办文化公司开始批发、零售。但是,该书在市场上销售尚不到半年,K出版社、H和G以及该书所收案例的原作者们(下简称“原作者”)却都成了一件著作权诉讼案的当事人而对簿公堂。

从著作权法角度看,你为什么认为问题三中有关K出版社的某项或某几项说法是正确的?请分别简要说明理由(示例:×项是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