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温度为T时,向2.0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 mol PCl5,反应PCl5(g)=PCl3(g)+Cl2(g)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

t / s 0 50 150250 350
n(PCl3) mol00. 16 0. 190. 20 0. 2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在前50 s 的平均速率v(PCl3)=" 0." 0032 mol·L-1·s-1

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PCl3)=" 0." 11 mol·L-1,则反应的△H < 0

C.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1. 0 mol PCl5、0. 20 mol PCl3和0. 20 mol Cl2,反应达到平衡前v(正) > v(逆)

D.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 0 mol PCl3和2. 0 mol Cl2,达到平衡时,PCl3的转化率小于80%

答案

答案:C

题目分析:反应在前50 s 的平均速率v(PCl3)= ,选项A不正确;平衡时c(PCl3)=" 0." 10 mol·L-1,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PCl3)=" 0." 11 mol·L-1,则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即正反应是放热反应,选项B不正确;根据平衡时c(PCl3)=" 0." 10 mol·L-1可知,平衡时PCl5和氯气的浓度分别是0.4mol/L和0.1mol/L,所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选项C中此时<1/40,所以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即反应达到平衡前v(正)>v(逆),选项C正确;2. 0 mol PCl3和2. 0 mol Cl2就相当于是2molPCl5。由于正反应是体积增大的,所以此时和原平衡相比,相当于是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因此 PCl3的物质的量小于0.4mol,则达到平衡时,PCl3的转化率大于于80%,选项D不正确,答案选C。

点评:本题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需要用等效平衡解决问题。

问答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被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的钱学森认为,他的人生受益于中学教育。他常常深情地回忆自己的中学生活: 化学教师特别重视化学实验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化学实验室随时开放,学生进出自由,我那时做了许多实验。生物教师常带领学生去野外采集标本,教学生解剖蜻蜒、蚯蚓和青蛙,我用在野外抓到的蛇制作了标本。学校组织各种课外小组,开设无机化学、诗词、音乐、伦理学等选修课。师生常常一起讨论数学、物理、化学等问题,大家都畅所欲言、无拘无束。大家都不怕考试,没有人为考试而开夜车,更没有人死背书。有一位数学教师在给学生的测验评分时独出心裁,出5道题,学生都答对了,但解法平淡,只给80分;如果答对4道,但解法富有新意,就给100分,还另加奖励。民主、开拓、创新的学校文化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学生。 进入新世纪,素质教育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围绕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各地进行了新的探索:课程超市、创意集市、探究性学习、名家讲坛、才艺拓展……取得了丰硕成果。在中学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钱学森的中学学习经历可以为我们提供启迪。

有人从钱学森的经历中得出结论:“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有什么样的学生。”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请运用意识作用的原理说明理由。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