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下图是向MgCl2、AlCl3混合溶液中,先后加入试剂A、B时所得沉淀物质的量y(mol) 与试剂体积V(mL)间的关系图。开始滴加6mL试剂A后继续滴加A若干,之后改滴试剂B。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A可能是NaOH,B可能是盐酸,且2 c(A)=c(B)

B.原混合液中,c(Al3+)∶c(Mg2+)∶c(Cl)=1∶2∶7

C.A可能是Ba(OH)2,B可能是硫酸,且c(A)=2c(B)

D.若A和B均为一元强酸或一元强碱,则滴加7mL试剂A后改滴试剂B

答案

答案:D

题目分析:A选项,根据加入量与沉淀溶解关系图可知,先加入的a为NaOH,之后加入的b为酸,并根据5-6ml沉淀溶解应为Al(OH)3+OH-=AlO2-+2H2O,物质的量之比为1:1;9-11ml生成沉淀为AlO2-+H++H2O=Al(OH)3,物质的量之比为1:1。故二者的浓度比 c(A)=2c(B)。故A错误。B选项,从加入5 mL A生成沉淀最多,再继续加1 mL A沉淀量减少到最小值,相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3+OH-=AlO2-+2H2O,由此可知,n(Al3+)=n〔Al(OH)3〕=(1×6×10-3)mol;由前5 mL NaOH形成最大沉淀量可知,2n(Mg2+)+3n(Al3+)=(5×10-3×6)mol,所以n(Mg2+)=(1×6×10-3) mol;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电荷相等得,n(Cl-)=(5×10-3×6)mol,即溶液中c(Mg2+):c(Al3+):c(Cl-)=1:1:5,故B错误。C选项,若a为Ba(OH)2 ,b为硫酸,则6-9ml阶段应该有沉淀量的变化,但题中无变化,故C错误。D选项正确。若A和B均为一元强酸或一元强碱,根据二者的浓度比 c(A)=2c(B),故D正确。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

──丘吉尔的富尔顿演说(1946年3月5日)

【材料二】冷战结束后,世界向多极化的方向发展,但多极化格局的形成需要经历相当长的时期,其间会充满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激烈斗争。世界各种力量正在进行新的分化组合。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几大力量也相对突出,广大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多极化趋势,反映了国际关系的深刻变化和历史的发展,有利于削弱和抑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但也要看到,世界各种力量的发展仍很不平衡。

──江 * * 《在武汉主持召开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座谈会时的讲话》(1999年) 

【材料三】决定世界格局变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与意识形态等,这些因素在综合运动过程中形成的种种力量对比就构成了不同的世界格局。不同的历史时期,各种因素在决定世界格局变化中所处的地位、所起的作用也不一样。

请回答:

(1)丘吉尔的富尔顿演说开启了一个特殊的时代,为此美国采取了哪些政策措施?(3分)

(2)据材料二归纳江 * * 同志论述的要点有哪些?(3分)

(3)结合材料三,你认为决定20世纪40至90年代初和当今世界格局的最主要因素分别是什么?(2分)

(4)以史为鉴──在世界多极化进程中,中国应在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采取哪些对策使自己真正成为世界一极?(4分)

单项选择题 A2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