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多项选择题 案例分析题

患者男,52岁,因“骨痛3个月,加重伴乏力2个月”来诊。患者于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感到胸肋部、腰背部和双下肢疼痛,活动时加重;近2个月疼痛逐渐加重,给予按摩、针灸等治疗无好转,伴活动性乏力、气促。当地查血常规示贫血;胸部CT:胸肋骨骨质密度普遍性减低,左侧第5前肋可见骨皮质不连续;放射性核素骨扫描:全身诸骨可见多发广泛骨质破坏,以颅骨、肋骨、胸腰椎和近端四肢骨为著,病变部位示踪剂明显不均匀浓聚,代谢增高。发病以来患者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约6kg,诉排尿泡沫增多。既往体健,无特殊病史。查体:一般情况尚可,贫血貌,表浅淋巴结未扪及,脊柱无压痛和明显叩击痛,胸骨无压痛,双肺呼吸音清晰,心律规则,无杂音,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轻度压凹性水肿。实验室检查:白细胞8.8×109/L,血红蛋白76g/L,血小板205×109/L;尿常规:蛋白质(++),隐血(-);血生化检查:总蛋白48.60g/L,白蛋白27.60g/L,尿素氮10.1mmol/L,肌酐189μmol/L,乳酸脱氢酶165U/L,β2-微球蛋白6.54mg/L,血电解质,肝、肾功能大致正常。

为确诊和判断预后,进一步检查是()

A.M蛋白鉴定

B.骨髓穿刺形态学+流式细胞仪免疫表型检测

C.骨髓活检+免疫组织化学

D.染色体核型+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

E.胸、腹部CT

F.全身骨骼X线片

答案

参考答案:A, B, C, D

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2011年10月23日下午3点,在广东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小悦悦出事之地,280名佛山人聚集在一起,借悼念小悦悦之际,打着“拒绝冷漠、传递温暖”的标语,宣誓“不做冷漠佛山人”。

材料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精粹、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然而,近年频频爆出的关于“扶不起”(面对摔倒的路人,不肯、不敢上前搀扶等现象)种种负面新闻,人们开始怀疑我们这个社会是否正遭遇“道德寒冬”。一个道德和信任均缺失的民族无疑是一个悲哀的民族。如此发展下去,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就会遗失,道德就会沦丧,必将毁国殃民,泱泱大国就这样被自己慢慢地“倾覆”掉。

材料三:杭州是一个包容的城市,各色人等、各样商品、各种文化都不会受到排斥,很多新产品都是在杭州打开市场的。包容的不仅是杭州,整个浙江都给人以开明、包容的印象。这种包容不仅体现在市井民间,也体现在庙堂之上,浙江各地的公民道德建设搞得有声有色,如在浙江德清等地出现了“百姓设奖设百姓”的新现象。民间设奖产生的“群众设,群众选,群众评,群众学”的滚雪球式的连锁效应,促使崇尚公德、尊老爱幼、重视科技、注重环保等观念意识在德清百姓中间蔚然成风,取得了群体性精神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综合各方面的信息,浙江的和谐社会建设的成效是相当显著的,浙江社会的和谐指数在国内也是比较高的。

(1)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中的“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的知识,简评“避免大国倾覆,就要实现道德的觉醒,就是要存礼教而保国魂”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三,运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公民道德建设重要性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答题 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