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改错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贞观初,洛阳以东至沿海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贞观初年,由于隋朝末年的残暴统治和多年的战争造成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的现象。)《贞观政要·纳谏》

材料二: 至贞观四年(630年),米斗四五钱,外户不闭者数月,马牛被野,人行数千里缺粮,民物蕃息,四夷将附者百二十万人。是岁,天下断狱,死罪者二十九人,号称太平。(大意是:到了贞观四年,一斗米只值四五钱,价格大大下降,出门不锁门几个月都没有事,牛马遍布田野,人们出行几千里都不缺粮食,民众增多,物资充裕,四周少数民族归降依附的有120多万。这一年,全国判处死刑的人只有29人,号称天下太平。)

——《新唐书。食货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教材指出,“贞观”是哪位皇帝的年号?请说出一条他的治国思想!(2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概括这位皇帝的政绩有哪些表现?(4分)

(3)请用一两句话评价一下他。(1分)

答案

(1)唐太宗李世民  治国思想:“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或者“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答对其中任何一项即可)

(2)经济发展、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国力强盛。

(3)贞观之治奠定了唐朝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唐太宗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皇帝之一。

题目分析:本题考查贞观之治知识点。

(1)李世民登基后,年号为“贞观”,李世民就是唐太宗。唐太宗本人参加了隋末农民起义,知道人民力量的伟大,提出“君舟民水”的思想,要求选用良吏,轻徭薄赋,简法轻刑;他还注意吸取历史教训,遵从“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古训,任人唯贤,虚心纳谏。因此,他的治国思想不能局限在答案所列,还可以是下面任意一项:民贵君轻;轻徭薄赋;任人唯贤;虚心纳谏;重视教育;开明的民族政策等。

(2)“米斗四五钱”、“马牛被野”、“民物蕃息”可以看出农业、畜牧业发展了,社会经济发展起来了;“外户不闭者数月”、“是岁,天下断狱,死罪者二十九人”说明人民丰衣足食,没有盗抢等犯罪,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四夷将附者百二十万人”,更说明国力强盛,吸引了周边少数民族 * * 前来归附。因此,其政绩表现可概括为:经济发展、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国力强盛。

(3)评价人物应该论从史出,本小题从上面两小题的史实及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中有些是值得我们现代人学习的,比如:虚心听取他人意见。贞观年间,出现在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的社会局面,为开元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本题可归纳为:贞观之治奠定了唐朝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皇帝之一。(本大题除第一问外均可采意给分)

单项选择题
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