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2012年3月初,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肩负亿万人民的重托,从祖国各地汇聚首都北京,出席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全国人大代表由35个选举单位选出,代表结构进一步优化。省级政府组成部门领导干部代表比上届减少了1/3,来自一线的工人代表比上届增加了一倍以上,基层农民代表比上届增加了70%以上。

材料二:“网络民意”成为“两会”的一亮点。新华网、人民网等在内的政府官方网站围绕两会议题,联合商业网站推出“有话问 * * ”、“两会建言”、“两会调查”、“网民提案”等五花八门的栏目,而网民对相关话题的讨论更是早已在各大论坛上“置顶”。

材料三:民建中央常委李冬玉女士表示:“网络监督是公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便捷而有效的手段。网络监督是民主、公平的推动力,是公民自我教育的新形式。网民在交流信息中获得知识,在思想碰撞中明辨是非。对不负责任、偏离事实和公德的言论,也在进行着更直接、理性的批评。”但要使网络监督成为监督的有效形式,还需要对网络监督再认识、再规范。

请结合所学的《政治生活》有关知识回答以下题目: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这种“网络问政”的形式说明了什么?有什么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如何看待材料三的这种监督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全国人大代表肩负人民的重托,从祖国各地聚首北京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说明,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通过民主选举人大代表,代表人民来行使国家权力。②人大代表来自35个选举单位,有基层工人、农民、干部说明,民主主体的广泛性。③全国人大代表由35个选举单位选出,代表结构进一步优化。省级政府组成部门领导干部代表比上届减少了1/3,来自一线的工人代表比上届增加了一倍以上,基层农民代表比上届增加了70%以上。说明我们民主政治的进步。

(2)①公民通过网络的形式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参与民主决策。体现了决策机关对民意的尊重。拓宽了民意反映渠道。

意义:有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有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决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3)①网络监督是舆论监督的一种,(答出舆论监督的特点)

②但网络监督也会出现一些歪曲事实、不负责任的情况,会造成负面影响。

③公民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赋予自己的监督权。公民要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依照规则和程序办事。公民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公民不得以举报为名制造事端,干扰国家机关的正常工作,扰乱社会公共秩序。

填空题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