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读“黄河流域图”,分析回答:

(1)长江、黄河同发源于______高原、东流入海,这是由于我国地势______.

(2)俗语说“跳进黄河也洗不清”,这说明了黄河______的特点.其原因是,黄河中游流经______高原,土质疏松,______破坏严重,一遇暴雨,极易造成______.

(3)黄河出现地上河的地点在______游,主要原因是此处流经______平原,水流平缓,______淤积,存在______威胁.

答案

(1)黄河源自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由于我国地势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使黄河向东流经青海、四川等9省区,注入渤海.

(2)黄河以泥沙多而闻名.古籍中常以“河水一石,其泥六斗”及“黄河斗水,泥居其七”等来描述黄河的多沙状况.其原因是,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破坏严重,一遇暴雨,极易造成水土流失.

(3)黄河下游游荡在华北平原上,河床宽坦,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淤积,使河床平均高出两岸地面4-5米,成为举世闻名的“地上河”.泥沙的大量淤积使黄河下游河床不断提升,两岸地区每逢汛期便面临着洪水的威胁.长期以来,人们采取修筑堤防的方式来约束洪水,致使河床与两岸地面的高差越来越大.历史上黄河下游曾多次决口泛滥,给华北平原地区的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故答案为:(1)青藏;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2)含沙量大;黄土;植被;水土流失;(3)下;华北;泥沙;洪水.

填空题

碳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含碳物质是中学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1)碳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的           关系密切。

(2)下图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标号)。

A.碳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碳原子核内质子数为6

C.碳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D.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01g(3)写出下图装置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室确定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是                              ;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是:将该装置中导气管上的胶皮管用弹簧夹夹住,往长颈漏斗中注入水至液面高出漏斗颈的下端管口,若能观察到                                   现象,即可证明装置不漏气。

  

(4)甲、乙、丙都是常见含有碳元素的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右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其中甲和丙都可以作燃料,乙和丙中所含的元素种类相同。乙能引起“温室效应”,则乙的化学式为            ;甲转化为乙的途径有多种,写出通过置换反应的方式甲转化为乙的化学方程式为                        。从微观的角度解释乙、丙性质有差异的原因是                            

(5)工业上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炼铁。现用50t含80%氧化铁的赤铁矿石最多能冶炼出

多少吨铁?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