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改错题

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 北京学生示威游行             图二 嘉兴南湖游船

(1)图一反映的是发生在何时的什么历史事件?(2分)引发此事件的导火线是什么?(1分)请说出此事件的历史意义。(2分)

(2)图二中的“游船”因为何时召开了哪一次重要会议而闻名天下?(2分)请写出两位参加这次会议代表的名字。(2分)这次大会选举谁为中央局书记?(1分)

答案

(1)1919年5月4日五四爱国运动;(2分)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1分)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2分)

(2)1921年7月召开了中共一大;(2分)毛 * * 、董必武、李达。(2分)陈独秀。(1分)

题目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五四爱国运动。由图一和图下的解释,可以看出这是1919年5月4日,北京 * * 前的五四爱国运动,五四爱国运动的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做本题要注意第一问:“何时”“什么历史事件”这是一个问号暗藏了两个问题。

(2)本题考查的是中共“一大”。1921年7月,中 * * 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由于特务的破坏,会议后来转移到嘉兴南湖游船上。参加大会的有毛 * * 、董必武、李达等13人,代表全国50多个党员出席大会,大会选举了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做本题要注意第一问:“何时”“哪一次重要会议”这也是一个问号暗藏了两个问题。做题时一定要细心、认真。

单项选择题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所谓“艺术符号”的概念是当代美学家苏珊·朗格在其名著《情感与形式》中首次提出的。她认为艺术符号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这种符号是一种物质的形式,另一方面是精神的表现”,而这二者又是密不可分的。艺术符号不同于“仅仅去传达概念”的符号,例如普通语言符号(当然.这里指的是西方拼音文字)是一种“理性思维的符号形式”,在这种符号体系中,一个符号(比如一个单词)仅仅是一种记号,在领会其意义时,我们的兴趣是超出词形本身而指向其概念的。“词本身仅是一个工具,它的意义存在于它自身之外的地方。”但艺术符号则不同,艺术符号具有符号的某些而不是全部功能,“尤其是不能代替另一事物,或把欣赏者带往超出它自身之外的意义之中去”,它们表现的意味不能离开其“感性的形式”,“我们看到的或直接从中把握的是浸透着情感的表象,而不是标示情感的记号”。符号的情感内容不是“标示”出来的,而是直接“呈现”的。通俗些说,这些符号的价值也包含其自身的形式而不仅仅是其含义。
人对建筑的审美体验有直觉阶段,符号本身的形式先于含义直接呈现在人的眼前,被人感受、欣赏,尽管你可能尚不理解符号的深刻内涵,但仅是其形式构成就可使人产生审美快感。还拿文字来比喻,假如一本外文书,你不懂这文字,这本书对你便毫无意义,因为这些符号只是表达意义的标记物,而一幅中国书法作品则不同,不懂意义的人仅仅从其外在形式就能直接得到美感,因为它已经不单单是表义的标记物,而具有了艺术符号的意义了。假如又能理解书法中文字的意思,那么审美更深了一步,可这符号的外在形式仍具有独立的审美意义。许多西方人不懂中文,但将书法作品挂在家中当作抽象绘画来欣赏其形式美。一个哥特式教堂高耸的塔楼形象本身(能指)与其用作宗教礼仪的功能及象征意义(所指)是联系在一起的,密不可分的。( )没有由视觉符号组成的形象,意义就无所依附,重要的是,当我们识别了其内涵之后,这个符号仍有其独立存在的审美价值。

关于“艺术符号”,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艺术符号不是仅仅去传达概念的符号形式,不属于理性思维的符号形式,而是感性的符号形式

B.艺术符号是有情感的,就是说,它不是作为一种记号来标示情感,而是本身浸透着情感

C.艺术符号不具备代替其他事物的功能,人们有时会被艺术符号引导到它本身之外的意义范畴

D.物质的形式和精神的表现和谐地统一在艺术符号中,精神的表现依附于物质的形式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