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实验题

(7分)某同学在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时,得到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如图,在纸带上依次选出7个计数点,分别标以O、A、B、C、D、E和F,每相邻的两个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是50Hz。

①如果测得C、D两点间距S4=2.70cm,D、E两点间距S5=2.90cm,则据此数据计算在打D点时小车的速度公式为      ,小车的速度值vD=    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②该同学分别算出其它速度:vA=0.220m/s,vB=0.241m/s,vc=0.258m/s, vE="0.300m/s" ,请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填入框中,并在坐标系中作出小车运动的v-t图像,设O点为计时起点。

③由所做v-t图像判断,小车所做的运动为             。

答案

   ,(1分)0.280  (1分)

时间t

(s)

0.10.20.30.40.5
速度v

(m/s)

0.2200.2410.2580.2800.300
 

--------2分

--------2分

③ 匀加速直线运动    (1分)

题目分析:①D点为CE间的中间时刻,由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平均速度可知②根据表格进行描点连线,画出来应该是一条直线,把不再直线上的点分居线的两侧,偏离太远的点舍去不要,尽量让直线沾满整个表格③由所做v-t图像判断,图线的斜率恒定不变,小车所做的运动为匀加速直线运动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特别要注意的是描点连线,由于没有给出坐标的标度,所以在选择标度上,应该尽量让直线占满整个表格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 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 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 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 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文章开头介绍了仲永的身世,意在突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余闻之也久”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仲永的天赋才华表现在哪些事情上?请列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仲永的父亲不使学的原因是什么?其具体做法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文章原句回答。

(1)“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照应上文的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认为导致仲永”泯然众人矣”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造成方仲永”泯然众人矣”的原因绝不只一种,你能结合现实具体分析一下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