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王鼎钧《那树》(有删改),完成下列各题。(14分)

①那棵树立在那条路边上已经很久很久了。认识那棵树的人都说,有一年,台风连吹两天两夜,附近的树全被吹断,房屋也倒坍了不少,只有那棵树屹立不动,而且据说,连一片树叶都没有掉下来。这真令人难以置信。据说,当这一带还没有建造新公寓之前,陆上台风紧急警报声中,总有人到树干上旋涡形的洞里插一炷香呢。

②那的确是一株坚固的大树,几丈以外的泥土下,还看出有树根的伏脉。在夏天的太阳下挺着颈子急走的人,会像猎犬一样奔到树下,吸一口浓阴,仰脸看千掌千指托住阳光,看指缝间漏下来的碎汞。

③于是鸟来了,鸟叫的时候,几丈外幼稚园里的孩子也在唱歌。

④于是情侣止步,夜晚,树下有更黑的黑暗;于是那树,那沉默的树,暗中伸展它的根,加大它所能荫庇的土地。

⑤但是,这世界上还有别的东西,柏油路、高压线、公寓楼房……那树被一重又一重死鱼般的灰白色包围,连根须都被压路机碾进灰色之下,但树顶仍在雨后滴翠,有新的建筑物衬托,绿得更深沉。

⑥不久,计程车像饥蝗拥来。在车轮扬起的滚滚黄尘里,在一片焦躁恼怒的喇叭声里,那一片清阴不再有用处。公共汽车站搬了,水果摊搬了,幼稚园也搬了。只有那树屹立不动,连一片叶也不落下。那一蓬蓬叶子照旧绿,绿得很。

⑦啊,啊,树是没有脚的。树是世袭的土著,是春泥的效死者。树离根,根离土,树即毁灭。

⑧这天,一个喝醉了的驾驶者,以六十英里的速度,对准树干撞去。于是人死。于是交通专家宣判那树要偿命。于是这一天来了,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这次屠杀安排在深夜进行,为了不影响马路上的交通。夜很静,像树的祖先时代,星临万户,天象庄严。

⑨尸体的肢解和搬运连夜完成。早晨,行人只见地上有碎叶,叶上每一平方厘米仍绿着。缓缓的,清道妇一路挥帚出现,扫到树根,她们围着年轮站定。一个说,昨天早晨,她扫过这条街,树仍在,住在树干里的蚂蚁大搬家,由树根到马路对面,流成一条细细的黑河。她用作证的语气说,她从没有见过那么多蚂蚁,那一定是一个蚂蚁国。她甚至说,有几个蚂蚁像苍蝇一般大。她一面说,一面用扫帚划出大移民的路线,汽车的轮胎几次将队伍切成数段,但秩序毫不紊乱。老树是通灵的,它预知被伐,将自己的灾祸先告诉体内的寄生虫。于是弱小而坚忍的民族,决定远征,一如当初它们远征而来。每一个黑斗士在离巢后,先在树干上绕行一周,表示了依依不舍。这是那个乡下来的清道妇说的。这就是落幕了,它们来参加树的葬礼。

⑩两星期后,根也被挖走了,为了割下这颗生满虬须的大头颅,刽子手贴近它做了个陷阱,切断所有的动脉静脉。时间仍然是在夜间,这一夜无星无月,黑得像一块仙草冰。他们带利斧和美制的十字镐来,带工作灯来,人造的强光把举镐挥斧的影子投射在路面上、在公寓二楼的窗帘上,跳跃奔腾如巨无霸。……不过这一切都过去了。现在,日月光华,周道如砥,已无人知道有过这么一棵树,更没有人知道几千条断根压在一层石子一层沥青又一层柏油下闷死。

小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倒坍(tān)周道如砥(dǐ)

B.虬须(zhá)毫不紊乱(wěn)

C.踝骨(luǒ)举镐挥斧(gǎo)

D.秩序(zhì)刽子手(kuài)小题2:从选文①-④段看,“那树”为人类作了哪些贡献?(2分)

答:                                                                           

                                                                               

                                                                               

小题3:选文第⑤段中“那树被一重又一重死鱼般的灰白色包围,连根须都被压路机碾进灰色之下,   

但树顶仍在雨后滴翠,有新的建筑物衬托,绿得更深沉。”一句表现了“那树”怎样的品

质?(2分)

答:                                                                           

                                                                                

小题4:选文对伐木工人挖走树根的描写耐人寻味,请赏析第⑩段中的划线句。(2分)

答:                                                                           

                                                                                

小题5: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作者主要以第三人称进行叙述,但有几处是引用他人的话,这些引用的传说起到了丰富文章内容、深化主题的作用。

B.第⑧段中“夜很静,像树的祖先时代,星临万户,天象庄严”一语渲染了树被伐倒之时庄严、悲壮的气氛。

C.选文以议论结尾,旗帜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人类文明的发展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D.选文运用拟人手法,赋予“那树”真实的性灵,给人以沉重的悲剧感。小题6:根据市政规划,你家附近将要修建一个文化宫,以丰富市民生活,一棵百年古树将面临

被屠戮的命运。为了让“那树”的悲剧不再上演,你将如何说服市政规划局局长,请写下

你要说的话。(4分)

答:                                                                           

                                                                                

                                                                                

答案

小题1:(2分)A(B项zhá应为qiú;C项luǒ应为huái;D项kuài应为guì)

小题1:(2分)抗击台风给人类树立榜样;给祈求平安的人心理安慰;给行人阴凉和清静;给幼稚园里的孩子带来快乐;给情侣们以温馨的感觉;加大它所能荫庇的土地,为人类带来更多的福利。(表述可以不同,只要言之成理,语言简明通顺,答到四点即可给全分)

小题1:(2分)表现了那树无私奉献,忍辱负重,胸怀豁达的品质。(表述可以不同,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小题1:(2分)此句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刽子手”恣肆杀戮的丑态,那映在“路面上”、“窗帘上”的巨大阴影似乎也象征着灾难的魔影,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人类无知行为的愤恨之情。(赏析表述可以不同,只要言之成理,简明通顺即可视情况给分)

小题1:(4分)(此题是开放题。要求:称谓恰当,理由合理明确,表达符合情境,语言得体)

小题1:考查字音。)A(B项qiú;C项huái;D项guì)

小题2:抗击台风给人类树立榜样(附近的树全被吹断,房屋也倒坍了不少,只有那棵树屹立不动,而且据说,连一片树叶都没有掉下来);给祈求平安的人心理安慰(陆上台风紧急警报声中,总有人到树干上旋涡形的洞里插一炷香);给行人阴凉和清静(在夏天的太阳下挺着颈子急走的人,会像猎犬一样奔到树下,吸一口浓阴);给幼稚园里的孩子带来快乐(于是鸟来了,鸟叫的时候,几丈外幼稚园里的孩子也在唱歌);给情侣们以温馨的感觉(于是情侣止步);加大它所能荫庇的土地,为人类带来更多的福利(那沉默的树,暗中伸展它的根,加大它所能荫庇的土地)。

小题3:表现了那树无私奉献(绿着生绿着死);忍辱负重(被一重又一重死鱼般的灰白色包围,连根须都被压路机碾进灰色之下);胸怀豁达 (在这样的环境下,仍绿得更深沉 )。 

小题4:从修辞及其表达的感情入手。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刽子手”恣肆杀戮的丑态,那映在“路面上”、“窗帘上”的巨大阴影似乎也象征着灾难的魔影;表达了作者对人类无知行为的愤恨之情。

小题5:C选文以“议论”结尾错,选文是以“叙述”结尾的。

小题6:注意称谓恰当,理由要合理明确,语言通顺得体。

示例:局长大人,文化宫与保护古树是不矛盾的,是否可以将文化宫与古树共存,将古树规划在文化宫内的院子里。或者将文化宫的建筑设计与古树融为一体。

单项选择题
问答题

王基字伯舆,东莱曲城人也。少孤,与叔父翁居。翁抚养甚笃,基亦以孝称。年十七,郡召为吏,非其好也,遂去,入琅邪界游学。黄初中,察孝廉,除郎中。是时青土初定,刺史王凌特表请基为别驾,后召为秘书郎,凌复请还。顷之,司徒王朗辟基,凌不遣。朗书劾州曰:“凡家臣之良,则升于公辅,公臣之良,则入于王职,是故古者侯伯有贡士之礼。今州取宿卫之臣,留秘阁之吏,所希闻也。”凌犹不遣。凌流称青土,盖亦由基协和之辅也。大 * * 司马宣王辟基,未至,擢为中书侍郎。
明帝盛修宫室,百姓劳瘁。基上疏曰:“臣闻古人以水喻民,曰‘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故在民上者,不可以不戒惧。夫民逸则虑易,苦则思难,是以先王居之以约俭,俾不至于生患。昔颜渊云东野子之御,马力尽矣而求进不已,是以知其将败。今事役劳苦,男女离旷,愿陛下深察东野之弊,留意舟水之喻,息奔驷于未尽,节力役于为困。昔汉有天下,至孝文时唯有同姓诸侯,而贾谊忧之曰:‘置火积薪之下而寝其上,因谓之安也。’今寇贼未殄,猛将拥兵,检之则无以应敌,久之则难以遗后,当盛明之世,不务以除患,若子孙不竞,社稷之忧也。使贾谊复起,必深切于曩时矣。”
散骑常侍王肃著诸经传解及论定朝仪,改易郑玄旧说,而基据持玄义,常与抗衡。迁安平太守,公事去官。大 * * 曹爽请为从事中郎,出为安丰太守。郡接吴寇,为政清严有威惠,明设防备,敌不敢犯。加讨寇 * * 。吴尝大发众集建业,扬声欲入攻扬州,刺史诸葛诞使基策之。基曰:“昔孙权再至合肥,一至江夏,其后全琮出庐江,朱然寇襄阳,皆无功而还。今陆逊等已死,而权年老,内无贤嗣,中无谋主。权自出则惧内衅卒起,痈疽发溃;遣将则旧将已尽,新将未信。此不过欲补定支党,还自保护耳。”后权竞不能出。时曹爽专柄,风化陵迟,基著《时要论》以切世事。以疾徵还,起为河南尹,未拜,爽伏诛,基尝为爽官属,随例罢。
——选自《三国志·魏书二十七徐胡二王传》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以先王居之以约俭,俾不至于生患。
(2)愿陛下深察东野之弊,留意舟水之喻,息奔驷于未尽,节力役于未困。
(3)权自出则惧内衅卒起,痈疽发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