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无水AlCl3易升华,可用作有机合成的催化剂等,工业上由铝土矿(主要成分是Al2O3和Fe2O3,还含有少量的SiO2  )和石油焦(主要成分是C)为原料制备无水AlCl3:2Al2O3+6Cl2===4AlCl3+3O2

回答以下问题:

(1)Cl的电子式为 ________。Al在元素周期表最中的位置是________。

(2)生产中加入石油焦,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入焦炭后的化学反应可表示为Al2O3+C+Cl2AlCl3+X↑,设计实验确定气体X的成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提纯AlCl3粗产品时,需加入少量铝粉,可使熔点较低的FeCl3转化为熔点较高的FeCl2,从而避免在AlCl3中混入铁的氯化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测定制得的无水AlCl3产品(含FeCl3杂质)的纯度,称取16.25 g无水AlCl3样品,溶于过量的NaOH溶液,过滤出沉淀物,沉淀物经洗涤、灼烧、冷却、称重,残留固体质量为0.32 g。

①过程涉及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AlCl3产品的纯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以铝土矿为原料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提纯氧化铝

①写出滤液甲中溶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写出滤液乙中加入过量氨水得到Al(OH)3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第三周期第IIIA族

(2)碳与O2反应,有利于反应正向进行

(3)气体X可能为CO、CO2或两者的混合物。将生成气体依次通过澄清石灰水、灼热的CuO粉末,如溶液变浑浊,则X中存在CO2,如黑色CuO粉末变成红色粉末,则X中存在CO。                            

(4)Al + 3FeCl3AlCl3+ 3FeCl2

(5)①Fe3+3OH===Fe(OH)3

Al3+4OH===+2H2O

②96%

(6)①NaAlO2、Na2SiO3、NaOH

②Al3+3NH3·H2O ===Al(OH)3↓+3

(1)在写阴离子的电子式时注意不要忘记写中括号和中括号外的电荷符号。

(2)从生产无水AlCl3的化学方程式看,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加入石油焦后,碳与O2反应,使可逆反应转化为不可逆反应,有利于反应正向进行。

(3)从Al2O3+C+Cl2AlCl3+X↑可以看出X为CO、CO2或两者的混合物,确定气体X的成分,就是检验CO、CO2的存在

(4)Al 将FeCl3还原为FeCl2

(5)过程中涉及的离子方程式有AlCl3与过量的NaOH溶液的反应和FeCl3与NaOH溶液的反应,0.32 g残留固体质量是Fe2O3,  则n(Fe3) = 0.004 mol,m(FeCl3)=0.65 g ,m(AlCl3)=15.6 g, AlCl3产品的纯度为15.6 g /16.25 g = 0.96

(6)过量NaOH溶液可以和铝土矿中的Al2O3和SiO2反应,不与Fe2O3反应

单项选择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让香格里拉发现自己
第一次接触香格里拉(Shangri-la)这个词还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在一本简易英语课外读物中,“香格里拉”即世外桃源。但事实上,香格里拉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地方,它就在中国滇西北一带。纳西话叫香格里拉,只是词的后缀,中甸一带康巴藏民称它香巴拉。它开始被世人关注,是缘于一位俄国导演1937年拍的电影《被遗忘的王国》。影片中这个叫香格里拉的地方,有高原雪山、蓝月亮峡谷、森林牧场牛羊,还有与自然和谐依存的民风。它激起了世人寻梦的热情,人们这才发现了一个名字:美籍奥地利学者约瑟夫洛克。
洛克1884年出生于维也纳,1905年去美国求学。1922年他以植物学教授的身份到云南丽江采集植物标本。这一方水土立刻迷住了他,从此他把灵魂融入了这方水土,一住就是二十年,从事纳西族民风、民俗、文化、宗教研究。和以往一些西方探险家不同,洛克对他的考察对象不只是充满好奇,更没有白种人的偏见和野心,而是充满感情。他有过“与我的纳西族朋友共存亡”的诺言,并带着偏爱称纳西人是“纯朴的大自然之子”。
洛克无疑是可敬的。但是香格里拉是一个客观自然的存在。在洛克到来之前,纳西就有了自己的学者和文化人。换一个角度讲,正是香格里拉的一方水土,改变了一个西方学者的命运,塑造了一个全新的洛克,为什么不能说香格里拉发现了洛克呢我看就像他评价他的纳西兄弟一样,称他是“大自然之子”更平等一些,更合适一些。由此,我们得到一种启示:香格里拉发现了洛克,也同时发现自己。
“让香格里拉发现自己”,这是套用了一个现成句式。拉美的乌拉圭作家加莱亚诺写过一篇散文《让美洲发现自己》,他是有感于西方世界数百年的偏见而写的。在哥伦布的船队到达美洲之前,那片大陆就自然地存在着,后来者占有了“发现”的专利权。“从此以后,印第安人就一直被判为终身有罪”,遭到灭绝性的杀掠。所以他说“1492年,美洲被入侵,而不是被发现”。而美洲的希望则是在它“自己发现自己的时候”。同样,“让香格里拉发现自己”,也是把香格里拉当成主体,而不是被动面对世界的客体。因而,对于香格里拉来说,问题关键就在于,它是不是真是一个美好的真实的存在,这也许是“自己发现自己”的含义。
人们通常把美好的地方都比做世外桃源,可见人类对自己居住的地方抱有怀疑。人们说世外桃源,就是说世上没有,这说法本身就意味着对现实的批判。“世外”,可以理解成人类还没有实现的理想,若说哪里是世外桃源,就是说哪里已接近或实现了理想的蓝图,那它其实就是世上的桃源了。一旦回到世上,就是人类的势力范围了。那么世上桃源还可以叫做世外桃源吗或者说世上可能有真正的世外桃源吗
如今的香格里拉是行进在通往理想境界的路上。什么时候,人们的精神世界能够做到和那里的自然风光一样美丽,“恢复人和大自然之间和谐一致的关系”了,什么时候才可以说它真是,或接近香格里拉了。
到那时香格里拉的词义应该发生变化,无论英语还是汉语,都可以把它译做“世上桃源”。

作者说:“香格里拉发现了洛克,也同时发现自己”,请问:“香格里拉发现了洛克”的含义是什么:

A.香格里拉改变了洛克的命运。

B.洛克改变了香格里拉的命运。

C.洛克与香格里拉共同发现了对方。

D.香格里拉给洛克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