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导读]:1949年,余光中随父母去香港,后又去了台湾,由于历史的原因,当时大陆与台湾断绝交往。一直到1992年,作者才有机会回大陆造访。余光中写这篇散文的时候,离开大陆已经25年了。

惊蛰一过,春寒加剧。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即使在梦里,也似乎有把伞撑着。而就凭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每天回家,曲折穿过金门街到厦门街迷宫式的长巷短巷,雨里风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想这样子的台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片头到片尾,一直是这样下着雨的。这种感觉,不知道是不是从意大利电影导演安东尼奥尼那里来的。不过那—块土地是久违了,二十五年,四分之一的世纪,即使有雨,也隔着千山万山,千伞万伞。二十五年,一切都断了,只有气候,只有气象报告还牵连在一起,大寒流从那块土地上弥天卷来,这种酷冷吾与古大陆分担。不能扑进她怀里,被她的裾边扫一扫吧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

……

雨不但可嗅,可观,更可以听。听听那冷雨。听雨,只要不是石破天惊的台风暴雨,在听觉上总是一种美感。大陆上的秋天,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荷叶,听去总有一点凄凉,凄清,凄楚,于今在岛上回味,则在凄楚之外,再笼上一层凄迷了。饶你多少豪情侠气,怕也经不起三番五次的风吹雨打。一打少年听雨,红烛昏沉。两打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三打白头听雨在僧庐下。这便是亡宋之痛,一颗敏感心灵的一生,楼上,江上,庙里,用冷冷的雨珠子串成。十年前,他曾在一场摧心折骨的鬼雨中迷失了自己。雨,该是一滴湿漓漓的灵魂,在窗外喊谁。

(节选自余光中《听听那冷雨》)

[注释]①裾,指裙子,裾边是裙子的边脚。

②“一打少年听雨”三句语意出自南宋词人蒋捷词《虞美人·听雨》。

小题1:.选文第一段开头划横线句子运用了多个叠音词来写雨,这有什么作用呢?(3分)

答:                                                                     

小题2:.第二段加点的几个词“楼上,江上,庙里”是有所指代的,请你联系上下文,写出它所指代的是作者人生的哪几个阶段?(3分)

答:                                                                     

小题3:.细读第一段末画波浪线的句子,回答下面两个问题:(5分)

(1)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从大陆吹向海岛“弥天卷来”的大寒流比作               

(2)句中的“孺慕之情”是什么感情?

答:                                                                     

小题4:.第二段描写在岛上“听雨”,作者为什么说“在凄楚之外,再笼上一层凄迷了”?(4分)

答:                                                                     

答案

小题1:使用多个叠音词写雨,不仅具有一种和谐的音韵美,(2分) 也使情和景的交融更形象化。(1分)

小题1:少年、中年、老年(各1分)

小题1:她(祖国、母亲)的裾边;(2分) “孺慕之情”是指孩子对母亲的依恋之情。(3分)

小题1:一是指离开祖国大陆的时间长,家乡、亲人的印象迷离;(2分)二是思念之情更像雨丝般绵长迷蒙(也隐含对祖国大陆和台湾何时能统一的迷思)(2分)

单项选择题

某框架一剪力墙结构,房屋高度50.1m,地下2层,地上13层,首层层高6.0m,二层层高4.5m,其余各层层高均为3.6m。纵横方向均有剪力墙,地下一层板顶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该建筑为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g,1类建筑场地。在基本振型地震作用下,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小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各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40。

与截面700mm×;700mm的框架柱相连的某截面为400mm×;600mm的框架梁,纵筋采用HRB335级钢φ,箍筋采用HPB235级钢φ;其梁端上部纵向钢筋系按截面计算配置。假设该框架梁抗震等级为三级,试问,该梁端上部和下部纵向钢筋面积(配筋率)及箍筋按下列()项配置时,才能全部满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的构造要求。

提示:①下列各选项纵筋配筋率和箍筋面积配筋率均符合《高规(混凝土)》第6.3.4条第1款和第6.3.2条第2款中最小配筋率要求。

②梁纵筋直径均不小于φ18。

A.上部纵筋As上=5680mm2,p=2.70%;下部纵筋As下=4826mm2,ρ=2.30%;四肢箍筋中10@100

B.上部纵筋As上=3695mm2,ρ=1.76%;下部纵筋As下=1017mm2,ρ=0.48%;四肢箍筋中8@100

C.上部纵筋As上一5180mm2,ρ=2.47%;下部纵筋As下=3079mm2,ρ=1.47%;四肢箍筋中8@100

D.上部纵筋As上=5180mm2,ρ=2.47%;下部纵筋As下=3927mm2ρ=1.87%;四肢箍筋中10@100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