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实验题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

(1)本实验应用的实验方法是              法.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应该改变拉力的大小

B.在探究加速度与外力的关系时,应该改变小车的质量

C.在探究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时,为了直观判断二者间的关系,应作出a-图象

D.当小车的质量远大于砝码盘和砝码的总质量时,才能近似认为细线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砝码盘和砝码的总重力大小(3)某同学测得小车的加速度a和拉力F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小车质量保持不变)

①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坐标图上作出a-F图象.

F/N0.200.300.400.500.60
a/m·s-20.100.200. 280.400.52

②产生实验误差的原因可能是       

答案

(1)控制变量法   (2) CD 

(3) ①图线如下图

②未平衡摩擦力或未完全平衡摩擦力

题目分析:(1)本实验让其中一个量不变,研究另外两个量的关系,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2)A、在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应该保持拉力大小不变;错误

B、在探究加速度与外力的关系时,应该保持小车质量不变;错误

C、在探究加速度与质量关系时,作图象是一条原点的斜线,很容易判断外力一定的情况下a和成反比关系;正确

D、本实验中,,令,则,m是变化的,只有当m<<M时,才可认为细线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砝码盘和砝码的总重力大小;正确

故选CD

(3)①根据表格里的数据,在坐标内描点,有一条直线把各点连接起来,即为a-F图象,如下图所示。

②根据图线可知,图线在横轴上有截距,表明小车受摩擦力作用,产生实验误差的原因可能是未平衡摩擦力或未完全平衡摩擦力。

点评:描点法作图的方法是:在坐标系内把各点描出,根据点的分布规律,用一条平滑的线把各点连接起来,落不到线上的各点均匀的分布在这条线的两侧。

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

一般情况:小王,男,23岁,大四学生。生于一个小城镇,生长发育正常,身体健康,性格孤僻、内向、腼腆、爱面子、不善于表达、自尊心强。
主 诉:不敢与人正视半年余。
独自来询:刚进心理咨询室时,小王拘谨地坐在椅子上,一言不发,低着头盯住自己的脚尖,两只手也不知该往哪儿放,不停地搓来搓去,面部肌肉微微的抖动。
咨询师:你好!如果你同意的话,请你填写这张表格。
求助者:(低头沉默)
咨询师:你能抬起头回答我的问题吗
求助者:(抬头,脸红,不敢正视,并继续沉默)
咨询师:听说你的学校很不错!你是学哪个专业的
……(求助者渐渐有些放松)
咨询师:你希望在哪些方面得到我们的帮助
求助者:我……,我有些紧张,不敢与人正视。
咨询师:有多长时间了
求助者:差不多有一年了。
咨询师:你能说说最初的情况吗
求助者:上大三时,我喜欢上了同班的一位女同学,并向她写过一封求爱信,却遭到了拒绝。此后,就不敢看那位女同学,只要一见到她就感到慌张,并感到自卑,认为自己不如他人。后来,发展到看其他女生时也感到心里发慌;再后来甚至见到班里的男生也不敢抬头。上课也总是坐在第一排,认为这样可以避免与别人的目光对视,否则,就会出现心跳加速,呼吸不匀,出虚汗,胸闷感。从那以后,上课经常“走神”,已影响学习。
咨询师:一年来,一直这样吗期间,有没有什么变化
求助者:是的。上次有一位同学到我家来商量毕业分配的事,我感到很难应付,希望这位同学能快点走。事后,爸爸无意中对我说:“你和同学讲话时脸有点抖。”从那以后,我就更加害怕与人交往了,甚至都不敢正视亲友,更别说去社交场所,与陌生人接触了。
咨询师:就是说,从那以后,就加重了
求助者:是的。
咨询师:你能与我说说,你是如何看待交往的
求助者:我知道交往的重要。也曾看过不少关于交往方面的书,但是一到实际生活中就身不由己了,难以克服。总是担心别人看出自己的目光和表情不自然,想摆脱这种处境却愈加不能。
咨询师:哦,是这样……(说明问题的性质并介绍有关心理方面的知识和心理咨询相关事宜)……我想了解你的一些成长经历,你能介绍一下吗
求助者:……大约在五六岁时,我与邻居小女孩玩“过家家”,曾相互窥视过生殖器……7岁那年,到这个小女孩家去玩,正看到其解小便,我便好奇地摸了一下小女孩的阴部,恰巧被小女孩的妈妈看见了,她把我拉出屋子,当着邻居的面,抽了我一个嘴巴,吓得我不知道自己闯了多大祸,慌忙向她告饶,乞求她不要告诉我妈妈……
咨询师:(这件事引起了咨询师的注意,并解释)……虽说这件事已过去十几年了,但在你的记忆中仍留下了深深的痕迹,这种印痕会由于日后的负性生活事件(求爱受挫)而被激活,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和发展。……此外,同学到家中探讨问题时父亲无意中的一句话又强化了你的恐惧心理,进而产生了“病态”的症状。……由于心理防御机制的作用,这种挫折反应在潜意识中被转换为回避反应(回避女生),回避反应又导致了你产生泛化心理现象,即由对某一人的回避发展为对周围更多人的回避反应,进而形成了现在的病症。
(求助者表示理解咨询师的解释)……
咨询师:(与求助者讨论咨询方案)

“你能抬起头回答我的问题吗”属于( )。

A.间接询问

B.直接逼问

C.开放性询问

D.封闭性询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