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论述题

2013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切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引导各方面把工作重心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及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材料一:     图:2008—2012年中国与世界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单位:%)

注:2010年中国GDP总量达58786亿,超过日本的54742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011年,世界人均GDP为10035美元,高于我国2012年6100美元的水平。

表 2008年—20112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及比例情况

年 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例
收入(元)实际增长率收入(元)实际增长率
2008157818.4%47618.0%3.31:1
2009171759.8%51538.5%3.33:1
2010191097.8%591910.9%3.23:1
2011218108.4%697711.4%3.13:1
2012245659.6%791710.73.10:1
材料二: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其实质就是要优化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又快又好发展”。随着实践的推进,十六届六中全会把“又快又好”调整为“又好又快”,强调的是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十七大正式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新进展。”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又一次飞跃。十八大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

(1)结合材料一中图和表反映的经济信息(8分)

(2)结合材料一,运用“收入与分配”的知识说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意义,并根据“又好又快科学发展”有关知识提出我国实现经济社会更好发展的相应对策。(12分)

(3)结合材料二,运用“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知识,分析说明我们党对经济发展方式的认识为什么能够一次又一次地实现飞跃。(12分)

答案

(1)图反映了2008-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与世界相比,不仅总体平稳,而且较快;2011年我国经济增速与2010年相比趋缓回落。2010年中国GDP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人均GDP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表反映了我国城乡居民收入逐年提高,近三年农村居民收入的实际增长率都超过了城镇居民;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之比总体上有所缩小,但差距仍较大。说明我国坚持贯彻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重民生,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

(2)意义:①发挥财政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实现经济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发展。②发挥财政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③合理的分配政策有利于经济发展。财政收入增速适当 放缓,有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居民购买力的提高,④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形成合理有序的分配格局。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⑤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2332公平是效率的保证,可以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协调人们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对策:①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扭转收入分配失衡问题,有利于缓解城乡之间收入扩大的趋势,推动和谐社会建设。②把推进发展的立足点转移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有利于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实现又好友快的发展,这符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③扎扎实实抓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利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④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有利于加快转变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⑤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⑥全面提高开发型经济水平,有利于形成我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促进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3)真理是具体有条件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历史条件发生变化,真理随之丰富发展完善。党对经济发展方式的认识的丰富发展就是随社会历史条件变化而变化。

认识 具有反复性。认识会受到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客观事物是复杂变化的,其本质的展现也有一个过程,人们对事物的 正确认识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科学发展观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随着实践的推进,我们党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又一次飞跃。

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主体是不断变化的 ,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面对当前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增长带来的社会问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又一次飞跃。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使命。

题目分析:该题考查收入与分配、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等知识点;

第(1)问:属于“图表类”主观题,认真分析图,首先读图表的标题,由此可明确要分析的主题,把图中的项目一一分析即可,注意横向和纵向进行对比;最后说明反映的问题。

第(2)问:包含二小问,第一小问属于意义类试题,要求分析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意义,考生可以从有利于发挥财政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发挥财政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经济发展、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协调人们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等角度进行作答。第二小问属于措施类试题,角度是又好又快科学发展,考生结合教材知识点作答即可,主要包括贯彻科学发展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等几个方面。

第(3)问:考查哲学生活知识点,角度是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属于认识论的范畴,考生只要结合认识论的相关知识点不难答出,主要涉及到的原理: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考生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即可。

判断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