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问题历来是古今中外许多国家都很关注的重大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一即位就声明,要“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并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1年)朝廷遣使至福建取占城稻种三万斛,分送给江南、淮南、两浙等路,并将种植法张榜公布,予以推广。到南宋时江南各地十之八九种占城稻,普及于淮南、江南东西、两浙、荆湖等路。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1913〜1925年苏俄(联)粮食生产情况
年份项目 | 1913年 | 1921年 | 1923年 | 1925年 |
粮食作物耕种面积 (万公顷) | 9446 | 6620 | 7860 | 8730 |
粮食作物产量 (亿普特) | 39.79 | 22.13 | 34.55 | 44.24 |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唐太宗在君民关系问题上有何认识?(2分)为此,他在位时主要采取了什么措施来使农民“衣食有余”?(2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指出推动占城稻广泛种植的主要力量是什么?(2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指出1921年以后苏俄(联)粮食生产出现了什么趋势?(2分)并分析其主要原因。(2分)
(4)材料四的民谣歌颂的是中国哪项农村改革?(2分)
(5)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如何有效解决”三农”问题?(2分)
(1)百姓是国家的根本(民贵君轻);轻徭薄赋、注重发展生产、倡导戒奢从简
(2)政府宣传推广并提供技术支持
(3)增长;实行新经济政策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农业资金投入,坚持税费改革;加强加大向农民宣传农业技术……
题目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有关中国古代著名帝王——唐太宗的知识,通过材料,我们可以判断出唐太宗对于君民关系的认识是:百姓是国家的根本(民贵君轻);为此,他在位时主要采取的措施有:轻徭薄赋、注重发展生产、倡导戒奢从简。
(2)本题考查的是宋朝时期我国农业发展的知识,通过分析材料中的关键句:“朝廷遣使至福建取占城稻种三万斛,分送给江南、淮南、两浙等路,予以推广”,我们可以判断出,推动占城稻广泛种植的主要力量是:政府宣传推广并提供技术支持。
(3)本题考查的是苏俄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知识,1921年以后苏俄(联)粮食生产出现了增长;出现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1921年,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4)本题考查的是改革开放时期农村改革的知识,通过对材料中的关键句:“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我们可以判断出这是中国改革开放时期,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5)本题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采取的措施要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农业资金投入,坚持税费改革;加强加大向农民宣传农业技术等等。